文化中国行|“Made in 楚”的文物“顶流”
最近,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
上新了“商翼四极--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
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亚醜钺」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等
“顶流”文物、镇馆之宝
齐刷刷亮相展览
作为荆楚文化标识的“楚地文物”
也有不少文物圈的“顶流”
今天的江湖寻宝图鉴
就带大家一起走进
“Made in 楚”的文物“顶流”
☟☟☟
两千多年前的“私信”
⬅️ 点击盲盒 开启“荆楚宝藏” ➡️
今天开启的这件文物盲盒,堪称是湖北地区与曾侯乙墓齐名的“考古学双璧”——云梦睡虎地秦简。
这是中国出土的第一批秦简,此前考古发现的多为汉简等其他朝代的简牍,较少发现秦代的文字记录,为秦代的历史研究带来了很多障碍。云梦睡虎地秦简的考古发现,不仅帮助专家有力地判定了简牍所属年代,更是以第一手实物资料的方式,让秦朝历史第一次以文字实物的形式,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本图由AI共创生成
这里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家书实物。在云梦睡虎地4号墓中出土了两片秦代的木牍,根据简牍内容可以推测,这是秦朝士兵“黑夫”和“惊”写给长兄“衷”的家信,“衷”将其带入了墓中。这份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私信”,言语平常却令人潸然泪下。信中,有兄弟俩对母亲“母毋恙也”的问候,有“惊”对妻子“勉力视瞻丈人”的叮嘱,还有请求母亲为他们置办衣物的急迫。在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这两枚木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书抵万金”。
千年不朽的“天下第一剑”
⬅️ 点击盲盒 开启“荆楚宝藏” ➡️
这件文物盲盒,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
1965年,一把剑的出土震惊了全国。这把剑已经在水里泡了2500年,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
本图由AI共创生成
更神奇的是它的刀刃!越王勾践剑出土之时,开采队员手指碰到剑时,被不慎割破,血流不止。还有人用16层白纸“试其锋芒”,谁知,稍一用力就将纸全部划破。
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乍用剑”。
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向我们展示了它“王者之剑”的身份和地位。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越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二十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他重整旗鼓,用了九年时间灭掉吴国,成为一代春秋霸主。这把越王勾践剑也作为“王者之剑”,见证了卧薪尝胆的传奇。
“Made in 楚”的架子鼓
⬅️ 点击盲盒 开启“荆楚宝藏” ➡️
这件文物盲盒,就是号称“Made in 楚”的代表性文物——虎座鸟架鼓。
它曾登上特种邮票成为“国家名片”,也曾惊艳上海世博会,它的形象广泛出现在众多重要场所。作为楚文物“颜值担当”,它造型精美,生动活泼,两只昂首挺立的凤凰,仰天长鸣、蓄势待发,是楚人崇凤的直观体现,也让人联想到与楚庄王有关的成语“一鸣惊人”。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个诞生于楚地的成语,大家耳熟能详。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故事流传至今。
本图由AI共创生成
虎座鸟架鼓通高约136cm,宽134cm,通体髹(xiū)黑漆,饰有红、黄、银白多色彩绘,稳重的虎座与飞扬的鸟架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这是中国楚墓中发掘出的最大虎座凤架鼓之一,也是同样造型的文物中最精美的一件,其中两只幼虎抱鼓的造型更属首次发现。
虎座鸟架鼓整体用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制作而成,“髹”指用漆涂物,“饰”有纹饰之意。楚国漆器从春秋中期开始到战国晚期的近400年间,一直没有中断生产,被认为是我国漆器工艺的一个高峰。
这个楚式“架子鼓”,不仅髹漆工艺精湛,其中蕴藏的美学理念,可以说是能够治愈“强迫症”的存在。两对虎座和一对凤鸟两两相背,相互对称,寓意成双成对,和谐美满,充满了对称美学。
你还想看哪些“Made in 楚”的文物“顶流”?欢迎评论区留言,说不定下期就是你心中的那个TA~
监制 洪燕
编审 梁延 邹敏
制作 冉傲
美编 石璐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