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襄阳 | 襄阳:全力冲刺开门红

长江云新闻  2025-01-11 18:30:04
分享到:

向“新”发力 打造“两业融合”标杆产业集群

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构建高效创新生态。2025年,襄阳市统筹协调创新主体、政策供给、平台服务等多方创新要素联动关系,因地制宜厚植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沃土,全力冲刺开门红。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威能达动能科技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在轨道交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他们的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工程、水利枢纽工程等领域,核心产品销量占国内市场70%。今年,威能达依托自身创新优势,开发的新能源风电领域齿圈、行星轮、太阳轮等全套5大系列19种产品,已实现批量生产。

湖北威能达动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副总 陈明洲:“从工艺到管理到采购都要有所创新,今年推行的产能提效需要开发新的领域,风电这个产品上我们已经完成产值500万元以上了。”

产业布局持续优化,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通桥科技,新开发的8万支比亚迪轻量化平台桥壳即将交付。

湖北通桥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杜宝军:“精度更高一点,它能切出的切口更平滑一点,会针对新能源桥壳的特性保证桥壳的尺寸。两条产线现在可以具备年产20万支桥壳的能力。 ”

通桥科技瞄准新材料高端前沿领域,首创的无焊缝整体式汽车桥壳,突破了传统“重量大、能耗高、材料利用率低”的瓶颈,已成功配套于比亚迪、吉利、东风德纳、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多家头部大型汽车企业。

湖北通桥科技有限公司厂长 许文强:“无缝钢管一体成型,焊缝少,材料利用率高,轻量化比较好。 所以说我们运用这个技术做出来的新能源桥壳 ,上个月刚获得了节能产品的第一名。”

紧紧围绕“一个支柱产业、多个龙头企业”发展思路,襄州经开区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以威能达动能、通桥科技等为龙头的智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吸引落户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企业21家,实现产值55亿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智能运维产业集群”上榜全省首批10家“两业融合”产业集群名单,成为全襄阳唯一入选产业集群。

襄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宋小红:“我们将坚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培大育强,向‘新’而行、双轮驱动、 ‘两线’发力。积极推进国铁新能源轨道机车、威能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天津中车合成闸片等项目建设,加速释放产业集聚的串链效应,加快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焕新升级,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两业融合’标杆产业集群。”

全力以赴抓生产 加班加点赶订单

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加速。连日来,襄阳市各大企业加班加点赶订单,全力以赴抓生产,铆足干劲冲刺“开门红”。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对热管理、电阻、密封性等方面要求相对其他部件显得更为突出,其核心技术和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2021年开始,湖北回天新材料(宜城)有限公司进军锂电池电芯负极用胶,实现了国产胶在锂电池领域的核心应用。

回天新材(宜城)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建超:“锂电池电芯负极用胶主要在宜城回天生产,该产品的产量占宜城回天产量的30%。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劲发展的势头下,宜城回天的锂电池负极胶订单量和产量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未来将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

回天新材(宜城)是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0年在襄阳(宜城)精细化工产业园落户并开始生产。四年来,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中心、湖北省绿色工厂等。较于之前的负极粘结剂,回天新材研发的负极用胶剥离率可以提升10%至15%,打破了国外产品在电芯负极胶领域的垄断。

回天新材(宜城)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建超:“2024年攻克了动力电池负极胶的技术难题、聚酯的合成难题,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最终实现(2024年)产值突破6亿元,销售收入增幅达到了20%以上。”

在湖北马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生产厂长王伟正在细心核查操作员对设备加工参数的设置情况,以确保轮毂的生产进度稳步推进。得益于智能化技术革新,这个车间只需一名操作员便能操作四五台设备高效运转,生产出来的轮毂不仅工艺领先、性能一流,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企业还先后与美国、日本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建立深度合作,80%的产品都出口到欧美、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地。

湖北马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王伟:“目前整体市场向好,订单需求旺盛。我们二期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包括1条铸造生产线、3条锻造生产线以及检测研发中心,预计可在2025年2月投产。生产线拉满后产能将提高5倍以上,实现年产轮毂100万只。”

构建高效创新生态 推动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

去年以来,襄阳市持续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通过搭建平台、推进产学研对接等举措,构建高效创新生态,一批新技术、新应用开花结果。

2024年,借助科创供应链平台,德普电气和山东大学联手研发的"大功率动力电池快速充放电测试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一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程美红:“跟学校产学研合作研制的高频碳化硅系列测试设备,它的指标现在已经是远超国际水平,体积基本上能减少三分之一以上,重量会减少到一半。”

以“用”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2024年以来,襄阳市按照“天网链接、地网筑基、双向融合、政策赋能”的工作思路,围绕资源调配、供需对接、资金支持等重点问题发力,先后引入1898家企业,在科创供应链平台发布技术需求1100项。其中,283项完成对接。

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畅:“除了桥梁以外,它实际上也是对我们方向的指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技术的呈现,能把产品开发或者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科技成果转化是从“0”到“1”再到“N”的全新过程。在襄阳,高效创新生态的构建,正通过常态化产学研对接的方式,让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

湖北隆中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李士栋:“我们也跟国创实业集团,现在已经试装了一个2安时的软包电池。希望把我们已有的专利、论文,能够在湖北隆中实验室,把它面向市场需求。”

襄阳市东津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 马作飞:“我们跟武汉理工  (湖北)隆中实验室因为是深度绑定在合作,我们专门设立了新材料产业专项基金,就是为这一类的新材料产业的项目提供支撑 。”

科技创新不停步,砥砺奋进新征程。在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随着关键技术的引入,熊去氧胆酸的提取将从动物转向植物,治疗肝胆疾病的药物也将更安全。

湖北共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 郭明明:“现在的主流工艺也受限于第一个是动物源的,有可能有动物类的疾病传染的风险,还有一个就是产量也跟不上来。用植物源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到百吨级,质量和产量上去了之后,对熊去氧胆酸下游的一些高端甾体类的药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推动是比较大的。”

以“用”为导向,构建高效创新生态,厚植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沃土。2024年,襄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量从去年的2654家,增长到4058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

襄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习德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精细磷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需求高效对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甘泉 廖云翔 张雪晶 李晓雨

襄阳台 襄州台 宜城台

通讯员  常丽  李雄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