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恩施野三关:省级酿酒非遗技艺代代传 食品安全追溯保驾护航

长江云新闻  2024-11-18 18:31:22
分享到:

好山好水出好酒。野三关镇地处北纬30°,全镇平均海拔1200米,夏季平均气温22℃,境内更有长达8公里的富硒矿带,特别适合玉米、水稻、高粮等酿酒原材料的生长,水的硬度和所含微量元素也特别适合酿造白酒,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温度也特别适合白酒的储存。野三关最负盛名的便是“苞谷酒”,它是以玉米为原材料,采用非遗工艺酿造的高度白酒。眼下,巴东县的酒企和酿酒作坊进入酿造苞谷酒的忙碌时节,一起去看一下。

清晨六点,位于野三关镇张家村的这家苞谷酒厂就忙碌开了,煮粮、出甑、摊晾,每一个流程都严格按照省级酿酒非遗技艺作业,传统的苞谷酒酿造工艺自然离不开古法的酿造工具。

省级酿酒非遗传承人 谭祖德:“撮箕主要是在摊晾的过程中,它用于使蒸煮后的粮食的水分以最快的速度蒸发,再就是它能够起到一个降温的作用。撮箕本身就还带有一种芳香物质,所以能够参与微生物发酵,起到一种帮助。”

蒸煮后的苞谷经过摊晾,便可“拌曲”,就是把酒曲撒到苞谷上,在通过颠撮箕使其均匀后入箱,接下来就进入了“糖化”的环节。

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张弟苞谷酒厂 张祖韬:“‘糖化’是酿酒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俗话说,酒从箱上来,这个过程就是把淀粉变成糖的过程,把控好这个环节,整个酿酒就成功了一半。”

一杯好苞谷酒的诞生,需要时间的沉淀。糖化、发酵、蒸馏,纯人工的酿造工艺决定了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而“糖化”过程中,对温度的把控至关重要。

“像我们这样只需要手一伸进去,就基本上可以判断它的温度大概在20多度,你像现在目前的话在25度左右。”

“糖化”过程中,入箱温度一般在25度左右,糖化好之后温度达到33度,还要看酒糟的甜度或者是软度之后便可以入池发酵。经过8天的发酵,上甑蒸酒10分钟,清澈透亮的苞谷酒就流出来了。

消费者 龚启权:“这才是真正正宗地道原产地的野三关苞谷酒,入口柔、一线喉,(酒体)丰满,挂杯,而且不上头,我们在喝酒的同时,也传播了我们当地深厚的土家文化。”

消费者 王立三:“我们红白喜事,必喝的就是我们野三关的苞谷酒。只有喝我们正宗的苞谷酒,那才是把我们的客人当作最珍贵的贵人。”

今年53岁的张祖韬,20岁就掌握了酿酒技艺。然而,那时的酿酒师就业艰难,为了养家他只得外出打工。2000年,他选准时机,回到老家野三关创办酒厂。

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张弟苞谷酒厂 张祖韬:“(创办酒厂)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把祖传的酿酒技术发扬下去,只有严格按照传统手工酿酒技艺,做良心酒、放心酒,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我每年生产10万斤酒,未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计划年产白酒20万斤。”

苞谷酒的原料是从周边种植苞谷的农户那里采购而来。每天生产苞谷酒所产生的酒糟,销售给周边养猪、养牛的农户。从买苞谷,到产苞谷酒,再到售酒糟,每个酒厂能带动100多户农民增收。

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张家村村民 黄在珍:“我们一年在他那里买1万多斤酒糟,猪吃了没有添加剂,对人的身体也很好,比喂饲料的好百倍。”

截至目前,像张弟苞谷酒厂这样的小作坊,野三关镇有数百家。为了保留好传统酿造技艺,又能进行规范管理,近年来,野三关镇积极对接“恩施州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平台,在恩施州率先打造小作坊智慧监管平台。对每一个小作坊的加工区和仓库安装监控,实现“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将分散监管转变为集中监管。

恩施州巴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野三关市场监督管理所科员 邓习胜:“通过智慧监管以后,我们每天安排两名工作同志进行线上监管,对企业的生产 加工 销售以及原料储存,进行全方面监管。”

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升凤酒厂负责人 王升凤:“他们所里(工作人员)在监控里看到我们这个环境差,就给我们打电话,然后我们就进行改正,撮箕摆得很整齐,地下扫得干干净净。”

不仅如此,野三关镇还取缔了全镇所有的燃煤锅炉,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了技改项目,将燃煤锅炉改成了生物颗粒锅炉,为每个小作坊发放补贴资金1万多元,不仅减少环境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截至目前,野三关镇的苞谷酒年产值已达3亿元。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亚敏 邹兴程

巴东台 焦国斌 黄森林

通讯员 徐小艳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