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鹏:“护身军刀”演习环环相套,核潜艇是关键元素
当地时间7月29日,美澳“护身军刀”演习,在直升机坠机的阴影下重启。澳方吹嘘说,这次演习吸引了13个国家参加,规模史上最大,各方将重点演练进攻能力。
今年年初美军就为“护身军刀2023”演习举行针对性预演
此前一天,这次演习由于澳方一架MRH-90直升机坠毁而暂停。澳大利亚多家媒体表示,这次坠机导致4人死亡,是今年3月以来,澳军第二次出现MRH-90直升机坠毁事故。澳大利亚媒体“第九新闻”质疑说,MRH-90是一款濒临淘汰的飞机,本身就状况频出,但是澳方为了配合美方,不顾士兵生命安全,高强度参与各种军事演习。澳大利亚国防部宣称,今年的“护身军刀”演习规模创下新高,邀请了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13个国家参加,总兵力超过3万人,各方将重点针对复杂多域战争场景进行训练,以提升进攻作战能力。
在今年的军演期间,澳方还宣布,将花费98亿澳元从美国购买20架C-130J型军用运输机。这款运输机被称为“超级大力神”,载重大、航程远,经常跟随美军出现在各种局部战争中。如今,独处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也大肆采购这种远程投送装备,背后的用意引发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另外还有媒体注意到,澳方在今年年初宣布,斥资超过10亿澳元,从美国购买“海军攻击导弹”和“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并斥资近30亿澳元订购40架美制“黑鹰”直升机。对于澳方如此奢侈的军购行为,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指出,这些行为只是为了迎合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不仅无助于澳方安全,还将进一步挤压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 王晓鹏
号称史上最大规模的“护身军刀”演习,在发生坠机事件后继续举行,重点瞄准进攻能力。澳媒认为,美国正在借这次军演在印太地区推动危险的“北约化”战略。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在连线《长江新闻号》时表示,美国拜登政府近年来围绕所谓印太战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式就是北约盟友的“亚太化”和亚太盟友的“北约化”。
王晓鹏表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观察这次“护身军刀”演习,一是演习的选址。过去美澳主导的“护身军刀”演习往往会选择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和北领地,这次演习则是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沿海的昆士兰州。这就表明,美国正在利用“护身军刀”演习执行一种“摊开手、攥紧拳”的策略。过去的演习中“摊开手”,更加强调前沿威慑,现在的演习中攥紧拳,也就是在对他们口中的亚太大国目标执行前沿威慑的同时,更加强调实战效果。所以他们要通过对演习地点的调整来保证核潜艇等一些战略资产在亚太不测事态发生之时得以保全。
参加“护身军刀2023”演习实弹射击课目的美军M777A2榴弹炮
王晓鹏继续评论称,第二个观察点则是参演国家。这次“护身军刀”演习参演的有美、英、法、澳、日、韩、德等13个国家。其中德国是首次正式参演。这里边就嵌套了多个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机制,比如美英澳“奥库斯”、美日澳、美日韩、美欧协防机制等等。美国就是要让这些机制相互叠加,达到一种近似于北约之于欧洲的阵营对抗的效果,从而挑动地区争端,为自身利益服务。
(来源 长江新闻号 责任编辑 杨雨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