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相“髓” 退役军人为素未谋面的“亲人”传递生命的希望
3月30日早上八点半左右,久违的阳光驱散多日的阴霾,贺永康(化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造血干细胞采集。他是全国第14919例、湖北省第56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贺永康来自“光武故里 千古帝乡”枣阳市,和他的老乡航天英雄聂海胜一样,他也曾是一名军人,退役后在枣阳市卫健系统工作。这次来武汉,母亲和妻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好多人都是一个人来,或者只有一个人陪,我却是带着‘团队’来的,心里特别踏实。”家人的悉心照料带给贺永康无穷的力量与感动。
3个多小时过去,武汉市第一医院的医护人员从贺永康体内采集到1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看着这袋“生命的种子”,动情地说:“我和受捐者就像是素未谋面的‘亲人’,祝他早日康复、阖家幸福。”
以下文字根据贺永康口述整理——
去年12月份,我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他先问了我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说我和一位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度很高,问我愿不愿意进行捐献。因为那是一个私人的手机号,所以我以为遇到了电信诈骗。而且我从来没想过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概率太低了。但是我好多年前确实在献血时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因此我在电话里还是表明了捐献意愿。
今年2月份,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再次确认的时候,我才对捐献这件事有了实感。你要问我当时什么感受的话,我觉得就是很多志愿者都说过的“像中彩票一样”。可能有些俗套,但我觉得这是最贴切的形容了。
贺永康和妻子
家里人知道我要捐献以后,都很支持我的决定。母亲开玩笑说,我和患者上辈子一定是兄弟姊妹,不然他怎么在那么多志愿者中单单和我匹配成功了?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让我和他成为了素未谋面的“亲人”。我爱人也说,“既然有这种救人的机会,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她还特地请了一个星期的假,陪着我走完整个流程。
说实话,在不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时候,我心里确实有些紧张。后来通过咨询医生,我知道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献血一样,对捐献者的身体几乎没有损害。而且前几天,我和家人也亲眼见证了一位志愿者的捐献过程,这彻底打消了我们所有的顾虑。
人总是会对未知的事情感到恐惧。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希望通过我的亲身经历,能让更多人了解骨髓捐献,让更多人愿意登记成为志愿者,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给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带去生命的希望。
(长江云记者 卢叶 通讯员 袁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