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共同守护“水中国宝” 510尾中华鲟放归长江

  2023-03-29 10:19:47
分享到:

3月28日是全国第三个“中华鲟保护日”,为了推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3月28日上午,武汉市举办了一场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一大早,在武汉渔政码头,510尾子二代人工繁殖的中华鲟从水桶中跃出,争先恐后地向长江深处游去。据了解,中华鲟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它在海里长大,在长江繁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危起伟:(中华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长江里面的旗舰种,保护好长江的这条中华鲟,实际上就保护了跟它一起生活的鱼,它就像一个保护伞一样,保护好它,也保护好了其它鱼类的生存环境。

本次放流将对野外中华鲟资源形成有效补充。活动现场,与中华鲟一同放归长江的还有胭脂鱼、长吻鮠等6000余尾珍稀鱼类。

武汉天元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银舟:我们作为渔具生产企业,也作为钓鱼人想做一些倡议,尽量减少长江流域垂钓,把自然水域钓到的鱼放流。

武汉市光谷第九小学老师 周文英: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共同担当起长江大保护的责任。

为引导社会大众科学放流,活动当天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还发布了《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的通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危起伟:养殖的鱼类有很多都是繁殖了多少代,有的可能还是一些选育种,遗传改良种,这些鱼类就不能放流。

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四大队一级主任科员 徐雯:放流之前,要提前15日向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申请、报备。如果违反增殖放流规定,我们会根据渔业法、长江保护法和水生生物放流规定进行处罚。

(来源:经视直播 记者:张俊 张云华  责任编辑:王千 )

责任编辑 王千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