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邮票的昆虫世界
昆虫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生态文化共同的符号元素。昆虫邮票是昆虫生态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直观、绚丽的体现。昆虫邮票之美在于,它既有自然的瑰丽神奇,又有深厚的人文意蕴,既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又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唤起人们对精微生命的悲悯与关切,对自然的热爱之心与敬畏之情。因此,昆虫邮票是融观赏性、艺术性、教育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微型艺术品,是通识性、科普性教育的绝佳载体。
在世界昆虫邮票的长廊中,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纯客观的昆虫世界,而是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符号化的昆虫世界。方寸之间,生命的精微与万千气象展露无遗。这些形形色色的昆虫不仅在形态、习性、分类上不同,它们还代表着不同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智慧。经过邮票艺术的人文润泽,昆虫在邮票上更增添了可观之美与文化内涵。
昆虫邮票是各国邮政的热门专题。集邮是一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文化活动。格物致知,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千姿百态的昆虫,更可以体悟邮票画面背后的思想内涵。邮票鉴赏是一种理解、感知、认识复合渐进的过程,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精神活动。从科学与人文融通视域呈现昆虫邮票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改变公众对昆虫“害虫”或“益虫”的刻板印象,继而确立生态理念,让读者体会科学理性与人文诗意的和谐交融。
由福建农林大学李芳教授编著的《昆虫邮记》一书,本着寓教于乐的育人理念,引导读者发现昆虫邮票的科学博览、生态德育、人文荟萃、民族特色、集邮学等多维度的价值。全书共14章:蝴蝶、蜜蜂、蛾类、甲虫、蜻蜓、蚂蚁、蝗虫与螽斯、蚕、螳螂、蝉、萤火虫、生物防治、昆虫学史、多彩的昆虫世界,每一章的主题都试图从科学之真、人文之善、意象之美三个维度揭示昆虫邮票的丰富内涵。全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文辞优美,富有视觉冲击力与文字感染力,纯邮票素材跨度长达70年(从1950年世界第一枚纯蝴蝶邮票——马来西亚(沙捞越)翠叶红颈凤蝶,直至法属新喀里多尼亚邮票:2020太平洋生物多样性大会),引领读者感受昆虫文化的悠远博大,体悟科学理性与人文诗意的交融激荡。
《昆虫邮记》配套数字课程,涵盖了“邮票上的昆虫世界”慕课全部教学视频和课件、习题等课程资源。该门课程是国内慕课平台上唯一以邮票为切入点、原创性的通识课程,也是昆虫学与集邮学的一次创新性跨界融合。李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灵动的画面、唯美的音乐诠释、演绎了世界昆虫邮票,体现科普知识的来龙去脉。古往今来,昆虫题材的邮票都蕴含了丰富的自然生态观和人文思想理念,容易引起人们对自然界、对社会的同感与共鸣。彰显昆虫邮票的生态教育与诗教价值,不仅可以续写邮票的辉煌,也能体现时代的呼唤。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彩万志
(责任编辑:任艺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