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组建首批7家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3家位于东湖科学城,聚集全球顶尖创新资源

光谷融媒体中心、湖北日报、湖北广电融媒体  2021-10-25 17:54:43
分享到:

10月22日,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首批7家综合性技术创新平台集中签约,正式启动建设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这7家平台瞄准人工智能、光电显示、新药创制、先进纤维材料、智慧交通、工业互联和航空装备等湖北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攻克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发展壮大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7家平台吸引了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中国工程院、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多个科研团队参与。这些从各地聚集而来的创新资源,将搭建起更多原始创新从湖北走向全球的桥梁。

光谷科学岛规划效果图

湖北省人工智能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武汉东湖科学城,由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团队、武汉工程大学张彦铎教授团队领衔,重点围绕智能感知、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机器人技术与数字制造、大数据与智能计算等方向开展研发活动。

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总经理李强表示:“依托我们清华大学的专家教授团队,充分利用本地高校、高教以及科研资源,能够形成一个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和成果转化的模式,武汉工程大学作为化工领域的一个龙头科研院所,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应用场景以及产业端的一些需求。”

武汉工程大学校长王存文说:“现代化工也是未来湖北省的万亿产业集群,湖北省要求实现车间数字化、公司智能化、园区智慧化,要求人工智能技术一定要很好地服务于它,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主要是技术研究、应用技术比较强,我们这一块知道行业的需求在什么地方,这一来就两个结合在一起了。”

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

湖北省光电显示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武汉东湖科学城,由中科院院士沈家骢团队、中组部引进高层次人才陈鼎国博士领衔,重点围绕低成本高精度微纳加工、先进电子材料和光电集成器件、芯片、低间距的封装等发展方向以及湖北省光电显示产业链缺失环节和薄弱环节,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湖北省新药创制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武汉东湖科学城,由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李明院士团队领衔,重点围绕慢性病药物靶标发现、原料药制备、药物制剂、临床前研究、药物生产安全、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开展研发活动。

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武汉庙山经济开发区,由中国工程院孙晋良院士、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王金凤教授团队、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团队领衔,重点围绕耐极端太空环境纤维材料及其制品、宏量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柔性可穿戴制品、耐高温新型高性能纤维的制备技术与装备等开展研发活动。

湖北省智慧交通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武汉经济开发区,由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殷承良教授团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邱志军团队领衔,重点围绕路车智能融合控制与安全保障技术、自主式交通复杂系统体系架构、道路设施状态智能联网监测预警、车联网环境下的交通态势综合感知与诱导等开展研发活动。

湖北省工业互联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宜昌高新区,由中国工程院严新平院士团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资深教授毛国强团队领衔,重点围绕数字对象架构技术、自主诊断技术、数字纽带技术、边缘计算等开展研发活动。

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位于襄阳高新区,由中国工程院李椿萱院士、军委科技委创新特区专家吕明云教授团队领衔,重点围绕通用航空试飞验证与应急救援、大型无人直升机整机设计制造、航空轻质多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等开展研发活动。

据省科技厅介绍,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意见》“1+4”系列文件精神,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四梁八柱”,我省正加快推进建设一批功能合理、特色鲜明、运营高效的新型研发机构,力争在全省尽快形成全链条融合创新、多要素协同配合、全方位开放共享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为科技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

(转载编辑:创魔方  来源:光谷融媒体中心、湖北日报、湖北广电融媒体 记者:冉涛、李琨、文俊 编辑:黄安琪  编审:康鹏  审核:翟磊)

责任编辑 曾珍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