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1+N”!湖北这样打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

  2020-07-06 18:47:14
分享到:

7月6日(今天)下午四点,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117场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涂远超介绍,6月10日,湖北省委第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按照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的要求,省卫健委牵头起草了4个配套文件,就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将《意见》明确的重点任务具体化、项目化、可操作化。

具体内容如下: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应勇书记多次就围绕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6月10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打造疾控体系改革、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并要求出台“1+N”系列配套文件

根据省委的部署要求,省卫生健康委牵头起草了《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实施意见》等4个配套文件,作为“N”的重要组成部分。4个配套文件,围绕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坚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将《意见》提出的目标细化、实化,将《意见》明确的重点任务具体化、项目化、可操作化,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实施意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的防,针对疾控体系网络不健全、机制不活、基层薄弱、医防割裂等突出问题,在体系建设方面,强调要改善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完善设备配置,配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装备;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单位要发挥好业务技术带动作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应对处置突发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管理体制上,提出省市县卫生健康部门试行设立公共卫生总师,各级疾控中心主任由同级卫生健康部门领导班子副职兼任,疾控机构设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特设岗位;强化疾控机构行政管理职能,落实监管责任,创新评价机制;将疾控工作纳入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和等级评审。在医防结合机制上,重点强调要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完善症候群、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系统,研究制定个案和聚集性疫情网络自动化预警阈值标准,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构建以哨点医院为核心的监测网络,健全优化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在保障政策上,明确提出按照不低于常住人口1.75/万的比例核定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并足额配备;在省疾控中心、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疾控中心探索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和公益二类管理;允许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在完成核定任务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公共卫生医师薪酬水平不低于当地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同年资临床医生水平。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基层是网底。总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基本形成,基层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并提出了相关具体量化指标。一是建强体系。进一步明确城市和农村的三级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应急网络架构以及布局要求;促进基层卫生机构与预防保健专业机构协同发展;发挥基层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应急基础性作用。二是提升能力。强调通过规范建设具备“三区两通道”的发热门诊,配备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高质量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远程中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特色科室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监测能力,并作出预判与初级处置。三是强化保障。明确各级政府在基层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使用编制,扩充补充渠道和制定引导性措施等方式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率先探索基层“一类保障、二类激励”,结合基层实际完善医保引导措施。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是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院前急救网络,依托武汉市急救中心建立湖北省急救中心,各市(州)、县(市、区)建立独立的指挥型急救中心,每个建制乡镇(街道)至少设立1个急救站。提出了全省各市(州)中心城区打造“10分钟急救圈”,县市打造“30分钟急救圈”。强调了要明确界定急救与非急救业务范围,在急救业务领域,建立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应急响应机制和统一调度指挥机制,加快建设全省“120”指挥信息系统,促进医疗机构与“120”指挥中心、救护车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明确了探索建立“医疗救护员”职业体系;将院前急救机构运行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院前急救单位绩效工资分配重点向急救医师、护士、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院前急救服务价格实施动态调整,并纳入医保结算范围等政策保障措施。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优化公共卫生人员配备、深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完善落实公共卫生人才激励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意见。要求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内容;建立专业化应急处置队伍;对连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岗位工作一定年限并具有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在岗不在编人员,可采取公开择优方式定向招聘为事业编制人员;实施基层订单定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增设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应急救援应用型领军人才专项,促进公共卫生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允许公共卫生机构开展社会化公共卫生技术服务;提高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扩大公共卫生机构招聘自主权,实施公共卫生急需紧缺人才专项招聘。

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按照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挂图作战,确保各项改革落地见效,认真答好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慧华 责任编辑 彭云鹤)

责任编辑 彭云鹤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