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从经济与社会制度的冲突看19世纪西方崩溃
[英]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著
黄树民 译
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年1月
作者简介
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年),匈牙利政治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波兰尼被认为是“实质主义”(用文化的方法研究经济)的鼻祖,其观点在人类学、经济史、经济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广泛流行。 他的理论最终成为经济民主化的基础。《巨变》一书也已成为历史社会学研究的典范。
译者简介
黄树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现任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研究专长为台湾汉人社会、华南社会、泰北社会文化等。
内容简介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自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再次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提出质疑。而波兰尼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后写就的这本书无疑可以给予现代人以极大的启发。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此书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其中所描述的欧洲文明的转型与当代世界,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相似。正如布洛克在本书导论中引用某位知名经济史学者的话对此书所下的论断,“有些著作历久弥坚”。波兰尼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反思是深刻的,于我们今天的社会而言,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名家推荐
欧洲文明所经历的转变,今日看来就如同当代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转变一样,以至于波兰尼的这本书几乎就像是在评论当代议题。——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20世纪的经典之作。——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
【试读章节】
导论(节选)
某位知名经济史学者在回顾《巨变》一书如何在过去几十年间从被人勉为接受到产生影响时,下了个评断:“有些著作历久弥坚!”这个说法极为贴切。虽然本书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但卡尔·波兰尼成果的影响与重要性却与日俱增。今日一般出版之专著,其上架期间超过数月或数年者甚少,但在经历半世纪后,《巨变》一书仍能为我们提供诸多新见解。尤其是当我们试图了解人类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全球社会困境时,本书乃一部不可或缺之巨著。
本书的恒久意义可说明如下。《巨变》是迄今为止对市场自由主义最严峻的批评。自由市场学说认为,国家、社会与全球经济都应按自律性市场来规划运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冷战的终结,市场自由主义——不论我们称之为撒切尔主义、里根主义、新自由主义,或华盛顿共识等——已垄断全球政治。但本书在1944年问世时,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加剧,因而掩盖了波兰尼的理论贡献。当时,极端对立的阵营在捍卫资本主义或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双方辩论中,没有人对波兰尼细致且复杂的论证感兴趣。是以我们可说:随着冷战的终结,波兰尼的成就才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
(责任编辑 殷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