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鱼玄机:生命,是一树花开

诗词世界  2017-05-09 15:45:58
分享到:

公元871年,咸通十二年,颓废没落、行将就木的晚唐。

时值秋季,冷风萧瑟,枯藤奄奄,老树寂寂,昏鸦嘶鸣。

长安行刑场,一名披枷戴锁的女子平静地走上了断头台。

她一袭红衣,双眸秀美,纤细柔弱地伫立在晚秋的冷风中。

此时,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顿时惊呼声四起。

红衣女子抬头望了望天空,一抹红霞正缓缓消失于地平线。

蓦地,一句“此去经年,了无牵挂”的话语在她脑海迅速闪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27岁的她没有流泪,没有惆怅,没有悔恨,没有牵挂。

她唯一留下的,只是一声叹息。

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帝都长安(今西安)。

彼时,一名落拓文人的家里出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孩。

这个漂亮女孩姓鱼,有个漂亮的名字:幼微,字蕙兰。

由于孩子的父亲属于标准的书呆子,苦学一生仍然没能获取半点功名。

因此,他把满腔心血都倾注到了独生女儿幼微身上。

在父亲的精心调教下,小幼微五岁即能背诵诗篇数百首,七岁时便开始学习写诗。

到十来岁的时候,幼微俨然已是长安文坛闻名遐迩的小明星。

然而,还没有来得及看到宝贝女儿的成功,操劳一生的父亲便因病郁郁而终。

于是,生活无着的幼微母女只能搬到位于长安东南角的平康里居住。

因为这个地方属于当时的贫民窟红灯区,房租较为低廉。

至此,母女二人依靠给附近青楼娼家做些针线浆洗的活儿来勉强维持生活。

这样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也算是平平静静。

直到有一天,有个半老男人的来临,打破了这种平静。

这个半老男人名叫温庭筠。

温庭筠,“花间词派”鼻祖,当时名满天下的文坛天皇巨星。

由于小幼微的诗文已经远近闻名,所以温庭筠要来一探究竟。

于是,暮春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温庭筠穿过娼妓游荡的巷口,摆脱了数个妓女的纠缠,终于找到了鱼家。

在一个低矮阴暗的院落中,温庭筠终于见到了女诗童幼微。

此时,温庭筠45岁,鱼幼微13岁。

温庭筠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或许是少年老成,小幼微毫无局促为难的模样,静静等候这位鼎鼎有名的大诗人出题。

温庭筠在纸上随手写下了“江边柳”三个字当做考题。

小幼微细细思索,不慌不忙地吟道: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女孩轻启朱唇顺口吟出这样的诗句,是温庭筠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他顿时惊呆了。

由于深深地为这个小女孩的才华所折服,温庭筠主动提出做她的老师。

从此开始,温庭筠频繁出入鱼家,指导年幼的幼微,同时帮衬照顾母女俩的生活。

二人亦师亦友,诗文唱和,一段忘年之交就此形成。

这时小幼微自父亲去世后第一次得到男子的关怀。

渐渐地,这位偶像兼恩师便悄悄驻进了她的少女心怀。

很多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温庭筠在当时有两个广为流传的外号:一曰“温八叉”,是指他天纵奇才,八叉手而成韵,丝毫不逊于曹植的七步成诗。

二曰“温钟馗”,是指他长相丑陋,形似钟馗,令人望而生畏。

不过,在小幼微这个孤苦无依的少女眼里,温庭筠的正直、才华和善良远远盖过了那张丑陋的脸所带来的缺憾。

幼微少女的心扉第一次被悄悄叩开。

不久之后,由于为生计所迫,温庭筠离开长安,远赴湖北襄阳。

叶落秋凉,望远思人,幼微写下一首《遥寄飞卿》鸿雁传书: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上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雁书寄出,幼微整个秋季都在盼着襄阳的回音。

如此浓浓的相思之意,久历风月的温庭筠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可是,自卑的温庭筠选择了沉默。

然而,这是幼微的初恋。

她所能做的,就是含羞带怯地将自己的婉转情思化成文字,再次向伊人倾吐:

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闻终随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树,暮雀啾啾空绕林。

然而,近似父亲的温庭筠还是没有勇气接受幼微的感情。

思忖良久,他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此去经年,了无牵挂。”

幼微悲痛欲绝,无奈之下,只有默默地断了这份少女情怀。

两年之后,公元858年,温庭筠返回长安。

此时,迎接他的已是亭亭玉立、明眸善睐的青春少女。

十四岁这年春天,幼微随着老师前往城南崇真观踏青。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群金榜题名的学子们争相在壁上题诗留名。

幼微恨为女儿身,无法与他们一争长短,此时此景,再也按捺不住才情,执笔写下:

云峰满月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恰巧这年的状元李亿也在其中,看到了幼微和这首诗,一眼定终身。

于是,在温庭筠的搭桥牵线之下,十四岁的幼微嫁给了李亿为妾。

不知温庭筠亲手将幼微送上花轿时的心情如何。

他也许跟幼微一样,以为等待着她的是传说中的幸福吧。

他以为完美的成全,殊不知却是最终的毁灭。

最初的最初,的确是幸福的。

两个人才貌相当,你侬我侬,又是新婚燕尔,真的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夫妇二人吟诗唱和,携手远游,不亦快哉。

在此期间,她陪他出游山西,途中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后来,这些曾经的美好都成了她心中最深的毒。

很多时候,幸福是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你以为自己已经牢牢抓住了,殊不料它却转瞬即逝。

由于生活太过美好,当时的李亿可能忘了,在江陵(今荆州),他还有一个正房裴氏。

裴氏久盼丈夫不回,于是便三番五次来信催促。

于是,无可奈何中李亿只好亲自东下接眷。

身为妾的幼微自然无法阻拦裴氏来京,心绪复杂地送别了李亿。

此时的长安,枫叶尽染。

然而,秋去冬来,郎君依然没有返回,幼微牵肠挂肚地写了一首《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就这样等待着,一直等到春花渐落的时候,李亿才携正房裴夫人来到长安。

而裴夫人的到来恰恰是幼微苦难一生的开始。

一进大门,裴夫人就给了眼前的这个妾一个绝好的见面礼。

她喝令随从侍女把出来迎接的幼微按倒在地,用藤条狠狠毒打了一顿。

这是幼微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她委屈却不敢反抗。

她含泪求助日思夜想的李亿,希望自己的心上人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

可是,面对悍妇,李亿却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懦弱,这深深伤透了幼微的心。

不久之后,李亿拗不过裴氏,一纸休书将幼微扫地出门。

于是,这段维持了仅仅三个月的婚姻至此正式宣告结束。

婚姻解体之后,深爱着幼微的李亿秘密找到一处道观:咸宜观。

他出巨资予以修茸,把幼微悄悄送进观中,并信誓旦旦地表示有朝一日会把她接回家。

年迈的道观观主为鱼幼微取了“鱼玄机”的道号。

从此世间只有鱼玄机,再无鱼幼微。

至此,鱼幼微,不,是鱼玄机开始了青灯长夜、孤独寂寞的道观生活。

但是,风华绝代、才情似锦的鱼玄机怎么能够承受呢?

她在云房中思念着昔日的丈夫李亿,百无聊赖中含泪写下了一首《寄子安》:

醉别千扈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在圃,杨柳东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来肯恹恹醉玉楼。

自从进入道观后,鱼玄机便把满腔愁情寄托在诗文上,寄托在夫君的到来上。

而此时的李亿却几乎被裴氏软禁起来。

由于裴家的势力遍布帝都,李亿不敢轻举妄动,没有机会到咸宜观看望鱼玄机。

鱼玄机朝思暮想,绝望中又写了一首《寄李子安》:

饮冰食檗志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

秦镜欲分愁坠鹊,舜琴得弄怨飞鸣。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

就这样,三年时光悄悄溜走了,年迈的道观观主已溘然长逝。

咸宜观中,只剩下鱼玄机孤零零的一人。

鱼玄机还在傻傻等待。

直到听说李亿远赴扬州上任后,她才顿然醒悟。

于是,痛不欲生的鱼玄机一夜无眠。

她在忽明忽暗的灯火下,用血泪写出了传诵千古的《赠邻女》诗: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后来,“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几乎成了遭弃女子的共同心声。

从此,心受重创的鱼玄机万念俱灰。

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

一种惊天动地的生活。

她在道观外贴出一幅“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

这个告示贴在道观净地的门口,本身就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

在充满清规戒律的道观中,一个美丽的道姑挂出艳帜开门迎客,这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样的做法只有在已经绝望到极点的女人身上才可能出现。

她勇敢地冲破道教的清规戒律,从而向庸恶的世俗挑战。

告示一经贴出,消息立即传遍了帝都长安。

于是,自认有几分才情的文人雅士、风流公子,纷纷前往咸宜观拜访鱼玄机。

她和他们谈诗论文,聊天调情,艳名越传越广。

她陪客人品茶论道,煮酒谈心,甚至将心仪的男人留宿观中,男女偷欢。

但当她笑颜如花婉转周旋时,又有谁能理解她内心深处的无限酸楚呢?

此时的鱼玄机心中已经不在乎什么爱情了。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逢场作戏。

比如落第书生左名扬,只因他那一派贵公子风范和堂堂的容貌仪表酷似昔日的丈夫李亿,她便倾注了满腔的柔情,像一个小妻子似的对待他。

比如经营丝绸生意的富商李近仁,只因向咸宜观捐送了大量的钱帛,虽然是满身铜臭的商人,鱼玄机却心甘情愿地以身相报。

总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然而,她忘了,所有的阳春,花朵虽然最鲜艳、最盛大,然而转眼就是绿肥红瘦。

甚至,对于某些花朵来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鱼玄机的最后一个恋人是一名叫陈韪的乐师。

彼时的她已经在情场上混迹已久,与她来往的男人中又不乏达官显贵。

不知这个身份卑微的乐师是如何得她青眼,竟使她迷恋到为之杀人的地步。

后来所有的事情也是在这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

某日鱼玄机应邀去邻家赴宴。

因为担心情郎陈韪来访扑空,出门前她切切交待婢女绿翘:“如果陈公子来了,就告诉他我在哪里。”

正是恋情火热之际,她自然是一心牵挂着心上人。

可是要好的女伴却一直留着她,直到天黑才放她归家。

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当然是要问“陈公子来否?”

绿翘言词闪烁地答道:“陈公子来过,我告诉他您在哪里,他没说什么直接就走了。”

鱼玄机何等敏感,马上察觉有异。

是夜,她唤绿翘进房细细审问。

虽有种种蛛丝马迹,绿翘却矢口否认。

这时,鱼玄机看到了绿翘纷乱的发髻,还有衣底一颗怦怦乱跳的心。

她怒火中烧,于是拿起藤条没命地向绿翘拍打。

绿翘对鱼玄机反唇相讥,历数她的风流韵事。

鱼玄机被彻底激怒。

她被人轻贱、遭人白眼日久,没料到连下人都敢对她挥舞道德大棒。

于是,她终于全盘失控,鞭笞数百,竟将绿翘活活打死。

公元871年,咸通十二年,鱼玄机获罪被斩,年仅二十七岁。

杀人偿命,在今天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不过在当时,这件事情却显得无比蹊跷。

即使鱼玄机笞杀奴婢属实,但《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诸奴婢有罪,其主不请官司而杀者,仗一百;无罪而杀者,徒一年。

因此,鱼玄机罪不致死。

而且,《唐书》中记载了诸多主人擅杀奴婢之事,当事人无一被斩。

唯有鱼玄机因此罪被处死。

因此,有不少学者后来研究认为,这是一起疑点重重的千古奇冤。

不知鱼玄机生命即将灰飞烟灭的一刹那,她会想起什么。

她是否会想起那个名叫温庭筠的男人敲门来访的暮春午后。

她是否会想起初恋时甜蜜之后的忧伤。

她是否会想起那句“此去经年,了无牵挂”的决绝话语。

她是否会想起和李亿在一起短暂而幸福的岁月。

……

但无论如何,她永远不会感到遗憾。

虽然她只拥有短短27载的生命。

而这27载的生命,是一树花开。

它曾经安静过,曾经热烈过,曾经寂寞过,曾经璀璨过。

正如后来有人在《鱼玄机墓志铭》里所写:

这里躺着诗人鱼玄机

她生卒皆不逢时

早生早死八百年

写诗 作画 多情

她没有赢得风流薄辛名

却吃了冤枉官司

别人的墓前长满松柏

她的坟上  至今开红花

美女身份遮住了她的才华盖世

望着那些高高在上的圣贤名师

她永不服气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