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十堰 | 茅箭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数字食堂”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学生校园餐是否安全卫生?营养搭配是否科学?既是家长的牵挂,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十堰市茅箭区以“安全+营养”为核心,针对不同学校供餐模式精准施策,用“全流程严管、多元陪餐、家校共治”的“组合拳”,为辖区学子筑牢校园餐防线,让每一餐都充满安心温度。
中午11点50分,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十堰市第二中学的学生们有序进入食堂。明净的窗口前琳琅满目的各式菜肴香气四溢,学生们排队挑选着心仪的美味,并通过“刷脸”支付在几秒内完成身份核验与结算。
十堰市第二中学学生 蔡依璇:我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在学校吃饭,菜品种类也很丰富,我们有很多的选择,菜品也非常美味,保证了我们一天的营养。
作为中心城区,茅箭区有现有义务教育学校36所,幼儿园93所,在校生达7万多人。为了保证校园食品安全,今年茅箭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数字食堂”监督管理平台,并制定《“数字食堂”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对食材选购、储存环境、检验记录等关键环节进行“透明化”监督。
十堰市第二中学食堂食品安全总监 黄自成:它上面所有的数据都是第一手资料,4个模块包括采购模块、消费模块、财务模块和互联网加明厨亮灶模块。
在山区校园食堂,条件虽有差异,但食品安全标准丝毫不降低。食材全部统一从平台采购,两荤两素搭配,每餐仅需6元,学校零利润运行,保证孩子们伙食健康营养。
十堰市茅箭区大川学校总务处主任 陈梦奥:我们也聘请了营养分析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我们科学安排食谱,营养搭配合理均衡。我们也严格控制了食堂的运营成本,学生缴纳的伙食费全部用于食材采购,政府财政兜底食堂非食材性的支出,减轻乡村学生家长负担。
为加大食品安全检查整治力度,茅箭区还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不定期对各学校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同时,区纪委监委还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对全区中小学校食堂开展全覆盖、多轮次巡查。
十堰市茅箭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刘觉晓:对食堂资金、食材、账目等核心要素以及消费、采购、报销等关键环节进行全流程、多方位的管理,持续推进平台的建设、应用、培训、维护等长效机制健全。
目前,茅箭全区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和“数字食堂”两项信息化监管手段均实现100%全覆盖。通过压缩中间流通环节、优化经费管理效能,今年全区学生伙食费较去年降低约200万元,伙食费入口率全部达到75%以上。
十堰市茅箭区学校后勤保障中心主任 王波:我们将深化社会监督,拓宽“电话+平台+现场”多元投诉渠道,严把源头关口,细化食材溯源管理规范,动态更新供应商白名单与风险名单,全力推动校园餐实现优质优价、营养均衡。
“拆围”透绿 让城市公共空间 “活” 起来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城市更新,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在十堰茅箭区,一场以“拆围透绿”为抓手的城市“微改造”正在进行,将边角地、闲置地,因地制宜打造成市民身边的停车场、小游园,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颜值。
初冬时节,阳光洒落在刚刚建成开放的凤凰山体育公园,驱散了冬日的寒冷,不少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公园里锻炼身体,享受这难得的冬日暖阳。
十堰市民 陈女士: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过来锻炼锻炼身体,增强一下体质,我个人感觉还是挺方便的。
凤凰山体育公园紧连着山体游园,配套建设了山地游步道、观景平台、停车场、综合服务驿站等,并搭配各类绿植景观,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融入山林城市的休闲地。凤凰山位于北京南路与文昌路交汇口,之前为自然山体,山脚下是火车站北广场,面积大然而功能单一,利用率不高。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茅箭区先后对山体和广场进行整体改造,增设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十堰市茅箭区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刘志伟:我们在广泛征求附近居民的意见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单一布局,新增健身、运动、亲子等复合功能,适配老人、青年、儿童等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实现了功能升级。同时将闲置或低效使用的空间,转化为兼具社会效益与公共价值的体育公园。
作为十堰中心城区,茅箭区还将“微改造”的触角延伸至更多角落。在天津路立交桥下,曾经杂乱的边角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拥有充电桩的停车场;在文秀路和京中路,多年的围挡被拆除,闲置荒地搭配景观小品、休闲步道,成了群众休闲好去处。
十堰市民 杨女士:我们过来接孩子等孩子的时间,就把车的电充满了,我觉得很方便。
今年,茅箭区直面主城区存在的“围而不建、久围不拆”等闲置用地,通过“地毯式”排查,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并创造性采用“拆围+文旅”“拆围+停车”等组合模式,让腾退土地焕发生机。
十堰市茅箭区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部长 郑娜娜:今年以来共增加了170多个停车位,30多个新能源充电桩。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摸排闲置地块、围挡、低效空间,联动城市更新改造,精准施策、应拆尽拆、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盘活这些低效空间。
让优质医疗服务离群众更近一步
医疗服务关乎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堰市茅箭区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与服务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茅箭区武当路街道路北社区健康管理中心,老人们正在悉心聆听家庭医生健康知识宣讲。不少老人已经成为这里的常客,这里不仅可以免费测心电、血压、血糖,家庭医生还会对基础病患者“私人定制”康复方案。
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街道路北社区居民 刘金允:自从有了这个健康驿站以后,我们很少到大医院远处去看病了,下楼就可以看,这里的设备非常齐全,也非常先进。
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库,并与省公共卫生平台数据进行比对,以家庭为单位聚合成员综合性健康信息,精准识别“重点人群、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开展分层次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国药东风茅箭医院社区管理科主任 万涛:(建立)从新生儿到孕产妇,从学生到中青年再到老年人,“一人一档”的全生命周期电子健康档案。
针对偏远山区,特别是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茅箭区还依托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多支“移动医疗队”,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十堰市茅箭区大川镇卫生院医师 但俊:我们推出“定期上门+按需响应”的服务模式,开展测量血压、血糖、用药指导和健康科普等服务,他们有需求,一个电话就能联系到我们。
近年来,茅箭区持续推进区域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发挥区人民医院资源优势,为四家乡镇卫生院提供硬件提升、专家坐诊、技术下沉等支持和帮助,不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十堰市茅箭区人民医院院长 王新辉:我们与乡镇卫生院开展学科共建,尤其是中医康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学科,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目前,茅箭区已为乡镇卫生院配备救护车、体检车6台,智能健康服务包31个,DR、彩超、生化分析仪等诊疗设备10台套,下沉专家坐诊110人次。同时,还不断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扩大医养结合供给、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全区家庭医生签约率78.28%,重点人群签约率90.1%。
十堰市茅箭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胡小莲:我们要健全分级诊疗的运行体系,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配套政策,畅通重症上转,康复下转通道,引导辖区群众有序就医。还要提升基层的就医体验,完善诊疗设施,拓展家医签约的内涵,优化便民交通和智慧服务,提升就医便捷度和舒适度。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通讯员 操华 刘沣 任紫薇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