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四方联动”聚合力 绿色种养促振兴

长江云新闻  2025-11-28 09:57:18
分享到:

绿色种养循环,从起步探索到整县推进,一场从 “污” 到 “肥” 的绿色革命在荆州市荆州区悄然上演。

近日,在荆州市荆州区还田现场,记者观察到作业车辆有条不紊地将粪肥施撒还田,田埂边的农户正与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亲切交谈。“这有机肥好啊,去年申报了1200亩,区里给我撒的堆肥,一开始还有点顾虑,担心效果不好,没想到肥效十足,冬季油菜长势喜人,还增加了产量呢。今年早早就准备了申报资料,又新申请了2400亩,这不正在田里作业。”八岭山镇种植大户童开金说道。

荆州区在试点之初即探索构建了“堆肥收集处理方、镇村联络协调方、运输还田作业方、项目管理方”四方联动机制,有力保障了试点项目的顺利推进。现如今,四方人员各司其职、协同发力,作业车辆由第一年的30台增加到现在的45台,日均作业面积可达2000亩左右,实现了堆肥收集、发酵、生产、运输、机械还田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粪肥还田服务效率,赢得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

“我们合作社以水稻种植为主,去年申报了1000亩的面积,在这之前水稻施用的都是复合肥,价格高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通过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增施有机肥,不仅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还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我们合作社的薄鲜再生稻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马山镇邦富农合作社负责人王志艮说道。

荆州区积极推动种养对接,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立紧密衔接、互利共赢的粪肥还田服务运行模式,整县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五年来,荆州区推广绿色种养循环面积50万亩,消纳粪肥35.412万吨,其中,粮油作物占比达70%以上。先后创建了马山镇整镇推进堆肥还田技术模式、菱角湖管理区整镇推进沼液还田技术模式,弥市镇小规模养殖户粪污循环利用模式等一批有“看头”的试点样板。

接下来,荆州区将深化粪肥还田长效运行机制,全力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五年见成效”,为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夯实基础。

长江云记者:余昊

通讯员:任文海 张淑贞

来源:荆州区农业农村局  荆州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 马丽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