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9路3桥同步建
“枢纽赋能”,宜昌三大发展战略之一。
何以赋能?交通先行!
交通先行,需要高速公路建设打头阵、挑大梁。
“十四五”时期,跨越山山水水,宜昌高速公路建设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宜昌至张家界高速等2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宜来高速、城西高速、当枝松高速、襄宜高速宜昌段、十宜高速兴长段等9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宜都长江大桥贯通南北,枝江长江大桥、沙镇溪长江大桥、南津关长江大桥同步建设……
“十线三环”高速主骨架逐步成型,宜昌高速公路里程达840公里,在建高速公路规模496公里,通行能力显著提升、骨干路网加快完善。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
重绘宜昌高速公路“时空版图”
今年9月29日,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呼北高速宜都至鄂湘界段)建成通车,三峡大坝和张家界两大世界级旅游景区,实现了2.5小时的牵手。
殊不知,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缘自宜昌站位全局的一项谋划。宜昌跳出宜昌、放眼全国,谋划了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拉通了G59呼北高速,形成了南北向旅游大通道。
从北向南,这条高速连接沪蓉、武重、沪渝3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与十宜高速兴山到长阳段,最终构建起一个市域“目”字形高速公路骨干路网。
“宜张高速开通首月,车流量达5.04万辆。”11月17日,湖北交投宜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收费部部长黄杨向记者介绍宜张高速公路通行情况。
在宜昌“十四五”高速公路建设历程中,三峡翻坝高速是极其重要的建设项目。随着2021年三峡翻坝江北高速建成通车,南北两岸翻坝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成为串联长江中上游经济圈、服务三峡翻坝运输体系的重要通道。

▲三峡翻坝江北高速与G42沪蓉高速公路的连接枢纽,车辆往来穿梭。王昌明 摄
湖北交投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10月31日,三峡翻坝江南、江北高速累计车流量达3446.74万辆。
因交通建设产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直接转化为受益者的切身感受。在宜昌华维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傅斌看来,一条条高速,就是一条条“橙途”。11月15日,秭归脐橙九月红开园,一批批鲜橙通过高速公路快捷运输,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物流的基础是交通,产业发展更需要交通。以前,秭归脐橙出山要先走水路。三峡翻坝高速开通后,物流成本节省不少。现在更好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物流园还开通了专线,橙子卖得快,卖得好,还卖得远。”谈及高速公路助力产业发展,傅斌如此感慨。

把“虚线”变“实线”
加快构建“三环十六射”高速路网
“十四五”时期,宜昌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1595公里,居全省第一;规划总规模和国高网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通车运营8条高速,里程748公里,38个高速收费站;在建9条高速,里程近500公里。”这是当前宜昌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数据。
5年间,以规划谋项目,以项目为牵引,把一张张规划图变成了实景图,把一条条“虚线”变成了“实线”。宜昌,正在加快构建“三环十六射”高速公路网。
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通道取得决定性进展:宜来高速宜昌段建成在即、将彻底打通鄂西山区的交通瓶颈。襄宜高速宜昌段驻马场隧道顺利贯通,连接“汉襄宜”金三角的交通大动脉取得重要进展。十宜高速兴山至长阳段控制性工程进展顺利,串联“三江三山”世界级旅游走廊加速成型。中心城区高速环线“由C变O”关键一笔——宜昌城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11月18日,宜来高速柴埠溪特大桥顺利完成全桥涂装。图片来源:魅力五峰
这些规划项目的落地,不仅是对现有路网的“加密成型”,更是对宜昌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巩固提升”。作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条高速公路,承载着沿线群众对“便捷出行”的期盼,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所需。便利的交通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截至目前,宜昌已建成沪渝、沪蓉、呼北、宜岳、翻坝、鸦猇等高速公路,形成了以宜昌城区为中心,全向辐射的放射状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第四。随着呼北、宜来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40公里。宜昌实现了县县通纵横两条高速公路,所有县城通过一级公路10分钟上高速公路的目标。西部山区路网密度更合理,南北向交通通道多路径。高速公路由单薄的‘两横一纵’蜻蜓结构,提升为‘十线三环’百合式布局。”市重点交通项目推进中心主任杨广福介绍。

把蓝图变通途
打造“链接全球”的交通大格局
加快沪渝高速改扩建,推动沪蓉高速、鸦猇高速改扩建,畅通中心城区出口通道及国家高速主通道;
加快建设十宜、襄宜等国家高速公路,实现市域范围内国家高速全部贯通;

▲11月5日,襄宜高速宜昌段首条特长隧道驻马场隧道实现贯通。图片来源:远安发布
加快建设城西高速公路,加速推进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改扩建、武松高速西延线等交通项目前期工作;
谋划江南江北翻坝高速公路连接线等项目,提高市域高速路网覆盖密度;
……
到“十五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200公里。
面向 “十五五”,宜昌坚持以“枢纽赋能”为总牵引,谋定快动,加快构建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江达海、链接全球的交通枢纽大格局,紧扣“畅通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强化大联运”进行布局。

▲11月19日,位于当阳两河镇武重高速公路荆门至宜昌段二标段新港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使用提梁机和跨墩龙门吊的组合进行梁板吊装工作。刘昆 摄
先看大通道建设,聚焦“扩容、打通、优化、加密”,重点推进沪渝高速改扩建、沪蓉高速改扩建、武重高速公路新建等重点项目,推进区域国家主通道扩容。
再看大枢纽建设,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机遇,推进当枝松高速北延线、襄宜高速、十宜高速等项目建设,以宜荆荆“铁三角”链接汉襄宜“金三角”,形成多路径高速公路网格局。
最后看大联运建设,完善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多式联运体系,促进水铁公空相互支撑,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为提升交通便利性,宜昌还将启动高速公路出口提升行动,实行高速路与城市快速路高效衔接,以东部产业新区为核心,构建“高速路+快速路”双快路网,强化产业园区上下游之间的交通衔接,实现重点产业园区之间物流畅通。
“这五年,宜昌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胜在规划,赢在落实。未来五年,宜昌谋划综合交通项目557个、总投资7920亿元,其中高速公路30个、总投资2685亿元。这些项目,将助力宜昌做大枢纽能级、做优枢纽服务、做强枢纽动能,构建起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谈及交通未来发展,宜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殷俊如此说道。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