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承诺坚守十年,襄阳白衣天使捐献造血干细胞
近日,90后志愿者小微(化名)在襄阳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一位血液病患者送去了重生的希望。
小微是一名急诊科护士。他从2010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目前累计献血6400毫升。回忆起大学时第一次献血,小微坦言,当时只是想丰富人生经历,体验献血是什么感觉。参加工作后,他深刻体会到血液在临床救治中的关键作用,“一袋血液,可能是车祸伤员的生命线,可能是产妇大出血时的救命稻草。”因此,小微坚持定期献血,想为急需救助的患者尽一份力。

2025年7月,当地红十字会的一通电话打断了小微忙碌的工作节奏——“您和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您愿意捐献吗?”这个问题,唤醒了小微尘封10年的记忆。原来,他曾在2015年加入中华骨髓库。当初留存的血样,如今成了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从业13年,小微接触过很多血液病患者,深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和一个陌生的患者匹配成功,“我和患者没有血缘关系,两个人的造血干细胞却能匹配上,这是一种特殊的‘缘分’。我愿意捐献。”
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得知小微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十分支持他的决定。夫妻俩觉得,这次捐献不仅可以帮助患者重获新生,也可以为两个孩子树立榜样。小微说:“孩子们现在太小,不理解我在做什么。等他们长大了,我会和他们分享捐献的经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段时间,小微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完成了高分辨血样采集、捐前体检等流程。当采集日期确定下来,小微悬着的心才落了地,“我一直担心自己身体条件不达标影响捐献,好在一切顺利,患者很快就能进行移植手术了,我真为他开心。”
采集当日,妻子特意调休一天,到医院陪小微完成捐献。有了妻子在旁边加油打气,小微的心态放松不少,“除了扎针的时候有点疼,我感觉还好,和成分献血的过程差不多。”
经过4个多小时的体外循环,小微成功捐献了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全国第21617例、湖北第763例捐献者。小微表示,等身体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以后,他还会坚持无偿献血,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记者:卢叶
通讯员:张蝶萍
责任编辑:卢叶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