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市井烟火处 法治花开时——恩施州以“法律三进”推动普法融入群众生活

恩施日报  2025-11-25 19:56:29
分享到:

家住咸丰县坪坝营镇的吴文海砍伐了10余棵树木,因土地边界相临,冉某称吴文海错伐了他家地里的树木,并扣了吴文海砍伐的木材要求赔偿。

面对争执,吴文海选择了报警。

“放在过去,我可能会冲上去打一架,但通过法治宣讲和律师讲法,我觉得法律比拳头更管用。”吴文海说。

从信“拳”到信法,折射出的是恩施州“律师进村、干警进校、法治宣传进千家万户”活动带来的深刻变化。

开展普法活动。

春风化雨,法润民心。7月起,我州将“律师进村、干警进校、法治宣传进千家万户”活动纳入法治恩施建设蓝图谋划推进,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精神深度融入全州市井烟火中,蹚出一条山区特色的普法善治之路。

目前,全州1532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55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由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成功创建17个。

1532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

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小两口吵架赌气闹离婚,谁来劝?和邻居因土地划分问题产生矛盾,谁来调?在建始县业州镇乐家坝村,群众遇到这些纠纷,总会想到一个人——老向。

老向名叫向世宇,是该村的驻村律师。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不仅及时解答村民咨询的法律问题,还将村民经常遇到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交通事故赔偿、民间借贷等热点问题汇总成册,引导村民依法处理,及时就地化解了不少纠纷。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前提和保障,我州以打造“律师进村”升级版为抓手,落实“一村(社区)一律师”全覆盖,让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为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到村民家唠家常,现场普法。

通过“律师进村”,乐家坝村村民有任何法律问题,不用出村就可以找到专业律师。

坚持效果导向,用群众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来检验“律师进村”行动开展的成效,推动法律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咸丰县丁寨社区与律师约定重大事务前置审查机制:凡涉及集体资产租赁、项目签约等事项,必须先经律师审核法律风险。今年3月至今,律师参与重大事务讨论8次,审核土地流转合同、集体资产租赁协议等各类合同15份,提出法律修改意见42条,避免社区潜在经济损失超20万元。

建始县乐家坝村以党建为引领,律师深入参与“村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建设,协助制定“小微权力”清单,规范“四议两公开”流程,将法治文化融入“十里硒果长廊”等旅游景点,实现“旅游服务+法治宣传”双提升。

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律师采用“定期驻点+线上即时”融合服务方式,每月一次现场解答村民咨询,依托村民微信群等渠道普及法律知识,遇重大纠纷时,联动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组团进村,形成多部门协同服务格局。

巴东县创新采用“镇聘村用+跨域调配”模式,统筹县域内外39名律师资源,破解山区律师难寻困境。

……

截至目前,全州已实现村(社区)律师法律服务全覆盖,化解矛盾纠纷超5000起,群众的法治观念也悄然建立。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村民李艳直言:“驻村律师既讲情又讲法,打个电话就能找到人,把事问清楚,心里踏实多了。”

647名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

优化普法教育服务

9月,作为法治副校长,利川市司法局汪营司法所所长董朝霞接到汪营镇石坝小学的邀请,给学生们讲一堂法治课,向校园欺凌说“不”。

“得知授课对象是小学师生,我既期待又紧张,如何用生动活泼、言简意赅的讲解让孩子们听得懂又不觉得枯燥,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董朝霞说,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法治副校长的责任变得具体而真切。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吒为什么要反抗命运吗?”教室里,董朝霞没有翻开枯燥的法条,而是用孩子们喜爱的神话人物,娓娓道出校园欺凌的界限与危害。

当董朝霞提出如果你看到同学被欺负该怎么办的问题时,孩子们给出了充满智慧的答案——“我会站出来制止,因为我有保护同学的义务!”“我会马上报告老师,这不是打小报告,而是履行责任!”……

这些回答让董朝霞看到了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讲座结束后,孩子们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分享着收获。看着他们的笑脸,董朝霞体会到了法治教育的力量。

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法治教育。

在我州,这是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法治教育再寻常不过的一幕。

近年来,我州将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常态化,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教育、保护学生权益、治理校园霸凌、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等职责作用,每一个与孩子们相关的重要时间节点,学校里都有法治副校长和其他普法工作者的身影。

上学、放学时段,巴东县中小学校门口会准时出现一抹“警察蓝”,民警站好疏导交通、巡逻巡查岗,成为守护孩子安全的温暖“警”色。

巴东县深化“干警进校”实践载体,整合多警种组建宣讲团队,深入61所中小学开展法治安全教育宣讲150余场;推进“少警”工程,通过特训营、开放日等活动,优化警民关系,培养校园安全宣传员、情报员和秩序维护员。

法治副校长进校园进行法治教育课。

宣恩县以“开学第一课”为起点,通过构建常态化法治教育体系、创新法治教育形式、深化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等多项举措,深耕法治校园建设。

恩施市建立“法治副校长+校园法律顾问”协同机制,开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进行互动式普法,让法律服务悄然沁润孩子们的心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目前,全州647名政法干警担任552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累计开展主题普法活动2800余场次,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5个。

法治宣传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国徽高悬喧闹集市,简易法庭就地搭建。摩托车旁、摊位间隙,百余名赶集村民驻足围观。马某盖瓦摔残索赔案的指控、陈述,当庭宣判过程清晰可见,法律的威严穿透市井喧嚣,直抵人心。一场发生在“家门口”的审判,让抽象的法条化作沉重而鲜活的现实警示。

庭审间隙,参加公诉的利川市人民法院忠路人民法庭干警手持精心编印的普法手册,穿行于旁听人群中。民间借贷、交通安全须知、酒驾醉驾成本清单等内容,被装入村民的菜篮、揣进赶集者的衣兜。

法庭干警在集市现场普法。

“一杯酒就可能犯罪?”“农用车载人也有风险?”面对村民的困惑,法庭干警现场答疑解惑,用乡音土语将法条转化为安全警示,让村民从被动旁听升华为主动学法。

宣传册印有利川市人民法院“两微一端”二维码,引导村民一键直达线上法律咨询与举报平台,将集市上的法治温度延续至网络空间,搭建起“线下庭审+线上服务延伸”的立体普法网络。

今年以来,从知识竞赛到学法用法示范户、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从三棒鼓解读民法典到田间地头普法……层出不穷的一线普法智慧举措和不胜枚举的鲜活场景,让法治宣传在武陵山区更加生动、有效。

田间法治课堂。

普法既要“大水漫灌”,也要“精准滴灌”。我州针对不同群众的普法需求,坚持多层次开展普法活动,不断创新普法新形式、拓展宣传新载体、厚植法治新沃土,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

利川市团堡镇的“婆婆嘴”安全讲堂,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民警们走进田间地头,把法律知识播撒在群众心田。在乡村,“法治文艺大篷车”开进田间地头,“法律明白人”用方言快板演绎抵制田地纠纷。

橘香弥漫的恩施市七里坪街道,夜幕降临,七里坪司法所 “乡音直播普法”普法宣讲准时开讲,工作人员搭档律师,在线回应群众咨询。利用直播平台,通过以案释法、在线学法等多元形式进行实时普法教育,发起有奖竞答,吸引数万网友参与。

企业车间也迎来“法治春风”。鹤峰县司法局、县工商联走进湖北鹤峰阳光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企业送上“法律体检”,并组建“惠企服务团”提供定制化咨询。

我州多部门联合开展的 “短视频普法”“集市讲法”等“一月一主题”活动 ,让法治知识随着烟火气飘入寻常百姓家。

从纸面到生活,从知法到用法,恩施州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法律真正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守护者。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