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暖!孝昌人冬天都馋的这一口!你吃上了吗?

云上孝昌  2025-11-25 11:05:37
分享到:

小雪已过  寒风渐紧

在素有“千年古驿”之称的

孝感市孝昌县白沙镇

街头巷尾正弥漫着

两股标志性香气

柴火慢摊的豆丝软糯回甘

陶罐腌制的萝卜条酸辣爽口

这两样传承百年的传统美食,不仅是当地人冬日餐桌上的“必备滋味”,更成为串联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舌尖名片”,在炊烟袅袅中诉说着古镇的生活智慧。

“冬晒豆丝,夏做凉面”,这句流传百年的俗语是白沙镇人顺应时节的生活哲学。每年立冬过后,全镇农户便开启豆丝制作的忙碌模式。

精选本地早稻米与绿豆按黄金比例配比,经6小时清水浸泡后,倒入石磨细细研磨成丝滑米浆。“米浆浓度全凭手感,太稀易破、太稠难摊,差一点都不行。”有着30年制作经验的农户张碧华手持木勺,将米浆均匀浇在烧热的铁板上,柴火的热力让米香与豆香瞬间升腾,薄如蝉翼的豆皮在铁板上渐渐成型,冷却后切丝晾晒,锁住阳光与谷物的本味。

无论是清炒时搭配腊肉青菜,还是煮汤时投入沸锅,这道原生态豆丝总能以筋道爽滑的口感,成为寒冬里最暖心的慰藉。

与豆丝的温润不同,白沙镇萝卜条以“脆、酸、辣”的鲜明个性征服味蕾。

选用霜降后采收的东河村红萝卜为原料,此时的萝卜经低温历练,皮薄肉嫩、甜味浓郁——这片沿河沙质土壤富含微量元素,正是“东河萝卜”畅销多年的秘诀。

农户们将萝卜洗净切条,晒至半干后加入辣椒、米醋、白糖等调料拌匀,装入陶罐密封发酵。“腌够时日才出味,开封时酸辣鲜香扑鼻,咬一口脆嫩多汁。”村民程先生介绍,这份开胃小菜无论是配粥、下饭还是佐酒,都能解腻提鲜,是冬日饮食的“黄金搭档”。

作为承载白沙镇百年记忆的美食符号,豆丝与萝卜条如今正焕发新活力。随着乡村旅游兴起,这两样传统风味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亮点,不少农户通过真空包装、电商销售等方式,将“家乡味”销往武汉、孝感等周边城市,年销量逐年攀升。

“每年冬天都要囤几十斤,自己吃或送朋友,都是满满的乡愁。”返乡创业的程先生说,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学习传统制作技艺,让老味道得以传承。

白沙镇东河村已发展萝卜种植面积704亩,采用“萝卜+土豆+瓜果”轮作模式,年产萝卜超420万公斤,成为村民重要增收渠道。而豆丝制作则带动了本地水稻、绿豆种植产业发展,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

冬日里,柴火灶的炊烟与陶罐里的发酵香气交织,不仅温暖着当地人的味蕾,更勾勒出一幅“美食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一碗豆丝藏岁月,一罐萝卜蕴乡愁。在白沙镇,这两样传统美食早已超越饮食本身,成为承载民俗文化、凝结生活智慧的精神符号。它们在寒冬中传递温暖,在传承中连接古今,更在创新中为古镇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孝感日报  特约记者王虹 通讯员王文姬

一审:张思琪

二审:吴荣

三审:黄一阳

责任编辑 李雪婷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