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音乐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以童声为炬,燃红色初心。11月21日上午,武汉工程大学百“化”林红歌创作实践团的队员们走进大舒社区小金星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思政课。团队成员们将经典的红色旋律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与手势舞蹈,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基因在幼小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传统的思政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小朋友们,考验你们的时候到啦!谁能猜出这首歌的名字?”——猜红歌环节一开始,便迅速点燃了全场的热情。屏幕上星星、红旗等图案刚一出现,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清脆的童声抢着回答:“我知道!是《歌唱祖国》!”轻松愉快的互动,如温暖的纽带,悄然拉近了队员与孩子们的距离。欢快的笑声中,红色音乐的感染力无声流淌,浸润着每一颗纯真的心灵。

“红星闪闪放光彩……”清澈的童声随着《红星歌》的旋律在教室中轻轻回荡。在队员范涵希的带领下,孩子们从最初生涩的跟唱,逐渐汇成整齐而充满力量的合唱。教学中,她巧妙借助拍手打节拍的方式,让轻快的节奏帮助孩子们记住旋律,也让红色的基因随着歌声悄然浸润心田。

随后,课堂转入手势舞《我们》的学习。队员江奕桥用形象的语言和缓慢的动作为孩子们讲解每一个手势的含义:“双手向前展开,是传递温暖;双手紧握成拳,是凝聚力量。”孩子们睁大双眼认真模仿,抬手、展臂、握拳,动作虽稚嫩却无比专注。灿烂的笑容与真挚的手势交织在一起,让红色的情感在无声的舞动中生根发芽。

课程接近尾声,孩子们自发地围拢起来,用清亮而真挚的童声再次唱响了《红星歌》,随后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完整演绎了原创红歌《我们》的手势舞。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声声稚嫩的合唱、一个个认真的手势,不仅是对这场音乐思政课的最好回应,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命力。这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让红色精神变得可感可触,红色的种子在无声中生根,于无形中传承。


“用年轻人的视角解读红色文化,以孩子听得懂的方式传递初心力量。”武汉工程大学百“化”林红歌创作实践团始终探索着红色教育的创新路径——用旋律唤醒记忆,用手势传递温度,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与共鸣中代代相传。
(通讯员 万佳丽 吕新宇 范涵希)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