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2025→2030!看未来照进现实
2030图景:科技与烟火气双向奔赴

身边的“智能家人”暖透日常
武汉昙华林的清晨,红瓦石墙间藏着最鲜活的科技温度。家用机器人穿梭街巷,在厨房忙碌制备早餐,清扫路面维护老巷整洁,更会递上温热米酒:“今天气温18℃,适合搭配米酒暖身~” 取快递、接送孩童、陪伴老人,这些智能身影早已融入市井烟火,成为寻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成员。

空中“钢铁侠”重构出行方式
宜昌长江三峡上空,数十架银色通勤无人机编队掠过碧波江面与连绵青山。45分钟直达武汉的超轻型无人机,座舱AR屏清晰显示航线,既能让乘客俯瞰三峡人家的秀美风光,又能低空掠过荆州麋鹿保护区与生灵问候。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钢铁侠”可灵活变身,落地伸出机械腿即可完成货物搬运,实现“天上飞、地上跑”的全能应用。

脑机接口搭建“生命桥梁”
武汉光谷的医院里,科技正书写着温暖奇迹。行动不便者借助轻便的脑机接口设备驰骋球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过云端记忆备份重温婚礼盛景,盲人得以自主阅读、聋哑人能够表达画面。医生通过全息屏实时查看脑部数据,让每一项黑科技都承载着民生温度,让每个人都能拥抱健康生活。

2025实景:“三线并进”让想象照进现实

这些未来图景并非空想,2025年的湖北正以“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的坚实步伐,让梦想照进现实。

从“傻大黑粗”到“高精尖新” 传统产业优化提升
武钢无取向硅钢项目提前达产,0.1毫米厚的全球高端硅钢,成为电动牙刷机器人、新能源车乃至水电站的核心材料。数千个设备由一屏管控,一键炼钢、自动生产、智慧运输成为常态,年产55万吨的庞大产线仅需40余名工人管控,14个智慧质量模块实现近3万个工艺点秒级监控,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智慧制造颠覆性转变。从美的洗衣机到三宁化工化肥,从仙桃服装到马应龙药膏,湖北传统制造正集体完成华丽转身。

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落地武汉,19.9元即可体验机甲对战,55万就能购入机器人运动会“世界冠军”机型,选配件、做保养、搞培训、办融资的全链条服务一应俱全,“销冠”机型已售出2万多台。湖北已聚集超90家人形机器人核心企业、近千家关联企业,实现31个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全覆盖,占据全国86%的自主移动人形机器人市场,让“从能动到能用”的智能设备加速进入千行百业。

落下先手棋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脑机接口技术行业领跑,全国产自主研发脑机芯片完成首次临床植入,全球首个6G系统样机传出信号,国内首台原子量子计算机“汉原一号”实现量产交付,国家1类创新药连续6年获批……湖北正以“尖刀”工程破解关键技术,在未来产业竞赛中抢占先机。

传统产业已“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在“强筋壮骨”,未来产业正开疆拓土,展望“十五五”,相信畅想中的未来就在荆楚!
出品人 岑卓
总监制 何伟
监制 洪燕
编审 徐瑗
制片人 彭兰香
统筹 尚大原 周倩 向昊
长江云新闻记者 尚大原 杨旭珲 张龙 罗浩洋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