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通山柑橘的“突围”之路

长江云新闻  2025-11-23 18:31:07
分享到:

初冬时节,咸宁通山富水湖畔的2万亩柑橘迎来了丰收。下面,就跟随记者一起去品尝这份甜蜜,看看通山柑橘如何在逆境中“突围”。

眼下,正是柑橘采摘期。在富水湖北岸,慈口村二组种植户邓昌善的果园内,采摘游客络绎不绝。虽说只有8亩柑橘,每亩近万元的收益。

咸宁通山县慈口乡慈口村二组种植户 邓昌善:别人一块五(每斤),我这三块,人家还是愿意来我这里买。

邓昌善是种植柑橘的“老把式”,除了橘林的日常管护,品种适时更新,是他制胜的法宝。

咸宁通山县慈口乡慈口村二组种植户 邓昌善:(柑橘)基本上十年二十年翻新一次,直接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来(种橘子),他是怎么想的,我们就要做到什么样的标准。

富水湖水面达8万余亩,是湖北重要的柑橘产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政府的号召下,老百姓开始种植,两岸山地逐渐形成延绵十公里的“柑橘带”。柑橘一度成为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树体老化,导致果品下降,橘农们不得不面对价格低迷甚至滞销的残酷现实,种植面积也从两万亩降至1.5万亩。

咸宁通山县慈口乡慈口村党支部书记 朱容建:以物换物的都是两斤橘子兑一斤稻谷,两斤橘子兑一斤黄豆,这样兑出去的,不卖钱的。(卖不掉只能)放在家里储存的,一担担地挑到外面卖,卖不了,过年以后就是倒掉了,烂掉了。

如何破局?政府和橘农都在努力。比如,慈口村二组的种植户在不断优化果品质量的同时,还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价格远远高于周边村组,并且深受欢迎。

咸宁通山县慈口乡慈口村党支部书记 朱容建:品种它有多元化,它有柑橘、有橙子;第二个主抓品质,一个口感,搞采摘一个时间长,品牌打出去了,客户的认可度比较高。以这个湾子为示范点,逐渐带动包括我们慈口村9个组。

此外,政府也在积极行动。2022年以来,当地引入了龙头企业,通过“复壮改造”“嫁接换种”等措施,大力推进柑橘品改。同时,县里还配套奖补政策:橙橘园高位嫁接换种每亩补800元,老园重栽补1000元,引进精深加工企业按投资额10%奖励,最高100万元。

咸宁通山县慈口乡副乡长 韩剑枫:挂果之后他(龙头企业)保底的收购价在3块钱(每斤),好的可以收地头可以收到5块(每斤)。全乡截止到目前,已经改良了的面积大概有将近3000亩。

十公里外,大畈镇这家采摘园内,800亩柑、桔、橙、柚等压弯枝条。基地与省农科院果茶所进行产学研技术合作,引进了红美人杂柑、葡萄柚、红心柚等优质新品种。历经十来年栽培,如今,在园内采摘售价就高于超市,而且供不应求。

购买市民 方先生:贵是贵了点,但是这个东西比较甜,真的像那果冻一样的,也没有打什么保鲜这个药,吃起来很放心。

基地工作人员 罗兴贵:最高的时候,我们一天现金可以卖到2万多元。

如今,该基地年产值近千万,也在积极谋划柑橘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湖北合兴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志远:自己也在建立运营团队,通过抖音线上推广。加大我们品牌营销的力度。下一步我们分类以后,是不同的等级在不同价位,对于我们下步进入大市场做准备。

咸宁市蔬菜(农特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运营商 张民:通山大量都是高山,都是水,这种形态其实反而适合做高端品牌,做小而美的品牌,我们在中间经过一些品牌的孵化,溢价卖向全国市场,从而来倒逼产业升级。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通山台 唐尚伟 明洁 王贤波 阮班浩 徐聂 徐龙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