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我们丨赵海涛:让法律语言变成居民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
荆州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划子嘴社区“90后”“法律明白人”赵海涛,用抖音短剧、网格走访、直播助农的创新方式,为基层治理工作中的老难题找到了新解法,把反诈知识和惠民政策变成了居民们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新时代的我们》,来认识社区工作者赵海涛。
在松滋市奥体庄园小区幸福驿站里,赵海涛与居民们围坐在一起,把反诈知识、惠民政策化作贴心家常,制作成通俗易懂的短视频、短句,让养老金认证、医保报销等政策解读,从纸上走到百姓身边。
荆州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划子嘴社区居民 李春华:以前我们搞的那个养老保险认证,在家里搞就没能通过,小赵同志来告诉我们搞,小赵同志手把手,蛮耐心细致地告诉我们,我们现在都学会了。
荆州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划子嘴社区工作人员 赵海涛:很多老年人面对智能设备会犯难,惠民政策再好,看不懂、用不上也不行,我就想把这些政策揉碎、掰开,用最直观的视频步骤,让大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才是政策宣传的意义。
赵海涛还把法治宣传搬到了抖音平台上。他与松滋市公安局联合打造的《松小憨》系列反诈方言短剧,用“土味幽默+真实案例”的形式,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法治甜点”。
荆州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划子嘴社区工作人员 赵海涛:居民大多不太习惯看枯燥的法律条文,方言和短剧这种形式,我觉得更接地气,为了还原真实诈骗场景,我会反复研究案例里面的话术,有时候走在路上还在琢磨,被居民笑称“戏精”,其实也挺开心的,说明大家记住了我的视频,也记住了反诈知识。
面对楼宇外墙脱落、路灯昏暗等民生问题,赵海涛全程监督外墙维修,制作安全警示动画;携带照度计逐路检测,推动更换高功率路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守护居民安全。更让人暖心的是,赵海涛还为残疾居民搭建了“巧家人工坊”公益直播间,邀请网络达人培训技能,通过线上直播、线下赶集的方式,帮助残疾居民销售手工编织品,累计创收4.8万元。
荆州松滋市新江口街道划子嘴社区工作人员 赵海涛:我的工作就是让法律“活”起来,让诉求“落”下去,让特殊群体“亮”起来,用真心换民心,这就是我的初心。
如今,在赵海涛的推动下,社区建立了“居民提案-直播讨论-线上表决”机制,让“陌生人社区”变成了“云端熟人圈”。他牵头创作的140多部宣传视频,总点击量突破50万,社区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50%。
(长江新闻 松滋台记者 尹力 编辑 谢宝莹 责编 范莉 编审 王俊)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