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网红”变“长虹” “流量”变“留量” 竹溪何以打造“两山”间的诗与远方

长江云新闻  2025-11-21 18:57:36
分享到: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深藏于山野的文化瑰宝“活起来”?如何将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何打破行政边界实现跨区域共富?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以一场“小切口、大纵深”的改革实践,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

第一篇
何以竹溪?文化创新· 让非遗“活”在当下

记者 管馨:一台戏带火一座城!各位观众,我现在是在竹溪县武陵不夜城,今晚这里的客流量已经突破6万人次,其中有近五成来自陕西、重庆等相邻省市。让-大家专程赶来的,正是这场“非遗戏曲+现代科技”的沉浸式体验——这也是竹溪破解“文旅同质化”的关键一招。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 游客 曾垚:我是从陕西来的,今天早上才过来,本来是准备在这里随便逛逛的,结果一进来就不想走了,尤其是山二黄的戏曲表演太有特色了,晚上的游玩体验直接拉满,好玩得很,我平时不怎么听戏的人现在都入迷了。

拥有300余年历史的山二黄,被誉为“汉剧之母”,是竹溪百姓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发展的文化瑰宝,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世纪90年代,由于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众多珍贵秘诀和演出技艺一度面临失传。2012年,竹溪县山二黄剧团迎来改革春风,整体划转并更名为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政策、资金纷纷涌入,通过“定向委培+校园传承”模式不断培育青年力量,传统戏剧迎来新成长。

十堰市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 书记、主任 华云:2022年以来,我们先后招录了四批次51名艺术专业人才,我们先后排演了《山茶花》、《青春何恐》等一批荣获“屈原文艺奖”等奖项的剧目。

另一边,抢抓城市更新、消费升级、强县工程机遇,曾经的民俗文化交融地、拥有600年历史的西关街,历经棚户区改造和景区建设,用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色古香的新街区重现古镇风貌。2023年12月30日,中国首个沉浸式戏曲文旅街区“武陵不夜城”在此开街迎客,成为竹溪文旅商贸发展的燃爆点。山二黄也从业内获奖剧目走向常态化演出,让古老声腔“活”在街头巷尾、“火”在年轻人指尖。

竹溪文旅商业运营公司 运营总监 张海涛:对于山二黄的活化,我们是邀请了北京冬奥会的导演团队,然后将山二黄的音乐与歌舞、戏歌、杂技、魔术、武术进行融合,打造了“武陵梨园情”这个山二黄的戏曲品牌。我们将整个街区规划了7个舞台,依据山二黄的形成、演进和发展,打造了一个行进式、沉浸式的、顾客可互动体验的现代戏曲系统。通过这样的文化创新,来擦亮山二黄的名片。

十堰市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 党组成员 杨波:竹溪县这片福地在春秋时期就是汉中郡武陵县,正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的原型地。我们把整个街区向所有人免费开放,就是要打造一处百姓家门口的“桃花源”,既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还能创造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同时咱们还积累了一批专业又稳定的演艺人才,让武陵不夜城街区能持续、健康地发展,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戏台上,花旦轻盈起舞,于人声鼎沸中讲述竹溪故事,“粉墨伊始、百味竹溪、赛博空间”等7大特色主题串联15个节点,融入全息投影与雾森激光技术,一步一景、连看成剧;街道两旁,店铺琳琅满目,一条街仿佛穿越千年时光,人们在这里漫步、购物、打卡、品尝特色美食,每月更新的百余种业态持续丰富游客的消费体验,让文化底蕴实现“破圈”传播与产业转化。

十堰市竹溪县漆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 张晓莲:我们通过在景区开办“非遗工坊”,对竹溪生漆髹饰技艺进行活态传承,让游客既能亲眼目睹其制作过程,又能参与手工体验,进而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技艺。去年,金漆世家非遗工坊实现产值170万元,带动32户从事生漆产业的群众增收就业。

十堰市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 党组成员 杨波:我们不只是要“演好一出戏”,更要让山二黄、大漆、竹溪蒸盆这些非遗的文化融入消费场景。让非遗从“叫好不叫座”变成“看得见、买得到、带得走”的产业。

今年,湖北提出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8月,全新打造的武陵不夜城光影街区再次凭借创新元素成功破圈,电影街、皮影街、小戏骨游乐园、武陵夜市等新场景亮相,从白天到夜间,“十里洋场、上海枭雄、抗日烽火、热血街头”等快闪情景剧轮番上演,复古装造与现代光影技术碰撞,剧情与交互体验再度升级。

记者 管馨:很难想象,如今这样热闹繁华的武陵不夜城,在几年前还是像我身旁这样的一处闲置街区,而这里,将继续打造武陵不夜城的3.0版本(数字剧游街区)——融入戏曲主题民宿、换装、剧本体验(元宇宙体验)等拓展项目的影视产业链新生态。

以武陵不夜城为核心释放带动效益,竹溪持续打造15分钟路程半径旅游线路和居民生活圈,东门老街、水木清华温泉乐园、桃花岛夯土小镇等一批景点延伸建设,逐渐激起全域的繁荣活水,串联起竹溪的多元风情与百姓的品质生活,实现从“网红打卡地”到“长虹目的地”的跃升。

十堰市江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 郭长江:在武陵不夜城听完戏以后,直接到我们啤酒厂对面的陌上花莳美食广场,在那吃吃烧烤听听音乐,再品尝一下我们武陵精酿啤酒厂的精酿鲜啤。


十堰市竹溪县 居民 左静:不用出国 也不用出省 诗和远方就在家门口。

第二篇
何以竹溪?生态转化·“两山理论”的落地实践

记者 管馨:看看在民宿里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来到营盘山景区的文人墨客们写下的游记和故事。在这里看看书,再呼吸一口户外负氧离子的空气,每一次深呼吸都仿佛对身心做了一次洗涤,再来尝一杯当地的高山云雾茶,哇,感觉我们的生活节奏都放松下来了,非常惬意。

“来竹溪·我氧你”,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竹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2.6%,被誉为“天然氧吧”。依托好山好水,竹溪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转化之路。将生态本底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国营竹溪综合农场开发营盘山景区,打出“文旅+康养”组合牌,突破典型山区农场面临的交通、发展空间等诸多限制,构建起涵盖农耕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 阮家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春天可以看海棠花,夏天可以在这避暑,秋天可以看层林尽染,冬天可以看蓝色的冰瀑,我们经常在这里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

湖北省国营竹溪综合农场营盘山景区 负责人 肖勇:我们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同时依托悠久的种茶历史,将茶叶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发了观光茶园、猕猴桃、蟠桃等水果采摘项目、丰富的森旅户外运动项目,景区配备了完整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和康养服务。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也促进我们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茶园变花园”、“场区变景区”,从“卖山货”到“卖风景”,农场吸引力和附加值大幅提升,实现年旅游增收6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多家农家乐发展、100多户增收,并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

十堰市竹溪县综合农场杨家扒茶场 场民 彭光明:回来以后在景区做我的本行了,就是机械维修、水电维修这些。每年增加了两到三万块钱。景区水好、山好、人都好,心情蛮好的。

顺势而为、主动创新,竹溪全县森林面积430余万亩,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林特资源1200多种,将生态本底与林下经济深度融合,竹溪县境内的湖北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地,用“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旅游业”三种模式注入发展新动能,生态产品成为价值转化“硬通货”。

湖北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旅游管理科科长 孟华丽:我们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政策引领,锚定林下经济发展新业态。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机制,构建了树上采石斛、树下种药材、林间养蜂的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预计2025年,可实现林下中药材产值150万元,可带动60户林农户均增收超1万元。

把保护与发展作为主业主责,八卦山累计完成退化林修复2万余亩,在林区公路沿线及景区周围栽植观叶、观花、观果类风景苗木1.8万株,对局部山体复绿155亩,持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拓展金山银山的价值,今年,八卦山成功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与营盘山、龙王垭、黄花沟等一批景区串珠成线,共同打造秦巴山区森林康养旅居地,实现从“过路游”到“过夜游”的转变。

湖北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旅游管理科科长 孟华丽:下一步,八卦山景区将沿万江河为主轴,串联起各景点项目的景观,结合4A级景区创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配套开发森林浴、冥想疗愈、自然教育等康养项目,打造“慢养竹溪”的特色品牌,让八卦山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以旅兴业,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竹溪县坚持党建引领,用经营乡村的理念,在15个乡镇38个村探索成立“强村”公司,形成了“集体资产+社会资本合作联营型,政策投入撬动型、村级集体主导型、外引资本一体运作型、帮扶带动型”五类发展模式,让生态资源变成发展资本。这片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土地,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 驻村第一书记 帅成:我们成立了黄花沟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不断地激活了我们的管理模式,同时我们将全村的老百姓都纳入了村里运营公司的股民,将老百姓闲置的房屋,土地、山林等。我们村集体公司统一打包,招商引资以后,然后对外统一打包处理,老百姓有了甜头,市场主体也有了盼头,村集体也有了收入。

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 村民 严敏:现在我们这是环境也好了,村里帮我们门前屋后、屋里屋外环境都弄好了,游客也多了,几乎真的每天都有客人,一年毛收入能赚个二三十万。看我们开农家乐赚到钱,村上增加了好几户开农家乐的,不出门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制度创新是引擎,思路一变天地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结合全域文旅打造,竹溪的这场“三变”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让沉睡资源巧盘活、闲置资产再生金。大石门仙暇小镇等一批景区应运而生,让村民在农村变美、产业变强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大石门村 村民 周艳红:我们以前这里是一片(闲置的)苗木基地,靠苗木基地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自从去年村里把这个场地改成了(大石门仙暇小镇)游乐园之后,我们这里的人都挺高兴的挺开心的,我们也有一个地方就业了,一年也增加了1万多块钱的收入,再加上我们每一户都有分红,就希望以后的游乐园越来越好。

如今,通过“文旅+”模式,竹溪县正构建起多元业态,不是简单的资源变现,而是不断提升生态承载力,让每片土地既长绿意、也长希望。同时,“筑巢引凤”,积极开展“请乡友回家乡、请乡贤回故里”等活动,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村,激活社会资源参与经营。

辽宁鑫铖矿业有限公司 赵华波:这次从辽宁回来觉得家乡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政府在打造汇湾贡茶小镇茶旅融合项目,我们家正好有闲置房屋,我准备投资200万,改造成民宿,来服务家乡文旅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文旅推介官 花榆民宿负责人 谌立艳:我特别看好我们竹溪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前景,未来我会到其他的各个村子和乡镇去实地看,为更多的鄂渝陕来溪的游客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截至目前,竹溪县累计向文旅康养产业投入2.3亿元,大力扶持项目、人才、文创、宣传和品牌建设,对成功创建景区景点、高星级饭店、高等级民宿和引客入溪旅行社兑现奖补超4000万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5.4亿元,先后创成2家4A景区、12家3A景区、60多家乡村旅游景点。今年7月,竹溪县入选“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和文化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十堰市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 局长 喻泉源:从“一时火热”迈向“长久红火”的关键节点,我们将突破传统观光模式,提高服务人员专业度、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新型业态、升级旅游配套设施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全力塑造“小城有戏 慢养竹溪”文旅IP,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竹溪文旅力量。


第三篇
何以竹溪?区域联动·共富路上的持续探索

“朝秦暮楚地 自然中国心”,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地处中国陆地版图几何中心,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口子县的区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去年,竹溪县在蒋家堰镇打造关垭古长城景区,以相连相亲的山水人文和历史文化作为情感支点,让千年要塞变身跨省文旅枢纽,超80万陕西等地游客穿过楚长城关垭城门来到竹溪。

陕西省西安市任我行旅行社 导游 田飞:我们从西安一路过来,每个星期大概十五六辆车的样子特别多,(竹溪这边的人)一听说是西安过来的,大家都热情好客,把最真实的一些优惠给到了我们,客人都是满载而归。

十堰竹溪县关垭古长城景区负责人 安康溪山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危勇:做旅游,没有界限,只要有好的资源,好的政策,就有好的流量。我们在这个地方打造的有一个《芈月出关》这种情景再现、体验山地越野、骑马和我们的一个露营,现在游客的反响是非常好的。

关垭古长城景区负责人危勇有着三重身份,在鄂渝陕交界处长大的重庆人,如今既是陕西一家旅行社的老板也是湖北一些景区的投资人,辗转于三地深耕文旅行业的他主动融入,选择和竹溪文旅深度合作、共同成长,着力于区域协作,携手组织开展了“陕西老表游竹溪”、百家旅行商踩线行动和千人旅行团游竹溪等多场活动。

十堰竹溪县关垭古长城景区负责人 安康溪山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危勇:我们整合三省的文旅资源,目前已经开发出跨省的非遗研学加生态康养主题线路,已向竹溪输送旅行团超5万人次,通过打造电音节、刨汤宴等特色活动,带动当地农户销售猪肉等农产品超200万元。

客源共享、线路共推、品牌共建,在竹溪的积极推动下,三地合力打破文旅边界,周末跨省游成为常态。

陕西省安康市 游客 黄娅:竹溪我可太熟了,不管是和家人还是朋友都来过很多次,我们自驾还有跟团我觉得都很方便。这边的服务真的没话说,风景也很好,价格我觉得也很合适。

产业联链、文化联脉、生态联建、治理联动、党建联心,今年4月,竹溪县政府与陕西平利、镇坪,重庆巫溪等毗邻地区签订文旅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四县五联”机制。而为了持续扩大秦楚“朋友圈”,这座小城满怀最大的诚意,早已恭候多时,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于细节处,让山河美景与人间烟火气息,化作留住游客的“心”引力。

十堰市竹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市政股干部 王文:这里就是规划建设中的安康驿站,用地面积约12亩。安康这个名字非常好听,陕西安康离我们竹溪非常近,经常有很多安康的朋友来我们这旅游,我们希望更多的游客来我们竹溪,来到这里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个地方位于我们城区的主干道,而且离我们的不夜城非常近,这里规划有200多个停车位,配备有充电桩、服务驿站和公园,方便更多的游客来这里充电、旅游和休闲。

良好体验还离不开便捷的交通,为更好承接客流,竹溪县先后开通陕西直达的跨省免费公交和周边城市公交,仅竹溪至平利线便设有98个站点,惠及鄂陕边界23万居民。今年还推出免费夜游巴士专线并配备随车讲解,以“交通+旅游”的融合模式串联城市景点,让“流量”变“留量”,迅速转化为发展动能。2024年竹溪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05亿元,跨省消费占比达23.7%。

游客 明甜:坐在车上就能把整个竹溪城的夜景看遍,而且遇到喜欢的景点可以随时下去逛一逛,打打卡,吃一吃自己喜欢的小吃。感觉整个县城就是特别温暖,对游客特别贴心。

交通互联、利益共享,在产业发展上,三省还着眼建设区域一体化大市场。为推动县级贸易发展提质增效与物流通道建设,今年,竹溪县在原有的鄂渝陕国际商贸物流园基础上,增建打造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的鄂渝陕供应链智慧物流中心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预期可实现年仓储、配送各类生产生活资料80万吨。

湖北大明实业集团董事长 王大明: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实现了就业25万多人,我们现在的年交易也实现了15到16个亿的运营水平。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鄂渝陕供应链智慧物流中心,要打造实现百亿的供应链体系,这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必将会促进鄂渝陕区域经济的大发展,这些项目也正在和我们竹溪的文旅事业的深度融合。

此外,竹溪县立足生态禀赋,抢抓区域算力发展空白,积极打造秦巴地区重要的算力枢纽,通过“国芯一号”智算中心+特色行业大模型,为县域经济安装“数字心脏”,推动AI产业快速落地发展。

竹溪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清辉:智算中心最大成本的部分是电力能耗,其次是硬件的建设,最后是整个产业生态的运营的费用。竹溪的温度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水电资源丰富,利于设备散热,能耗方面可以比其他地市降低20%到30%,同时政府还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比如办公、住宿、普惠、算力券等优惠服务。

“国芯一号”智算中心于去年10月建成投用,一期建设50P国产化算力,短短一年就吸引全国20多家企业使用,15家企业入驻园区。今年,《竹溪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出台,未来三年,竹溪县将建成一批示范应用场景、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行业重点企业、完善数字经济体制机制,为鄂渝陕毗邻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竹溪两山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清辉:在国芯一号的算力支撑下,竹溪县将建设以智算中心为核心的一中心三区域体系,构建起AI智慧文旅新生态,将竹溪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信息、旅游线路等进行高效整合,推动竹溪文旅产业发展。

我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域2800多个,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90%左右,人口超过全国50%,县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支撑力量,也是畅通国内循环、拓展内需增量的重要市场。纵观竹溪的发展历程,由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出发,到借助文旅产业实现“两山转化”,再到推动算力与产业深度融合,让数字经济红利惠及更多山区群众,一路加速奔跑。从“火起来”到“红下去”,每一步,都是规划、远见、执行力的高度统一,必将留住“奔县”的流量,挖掘发展的潜力,激发经济的活力,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竹溪篇章。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库专家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李志飞:竹溪“文化创新战略、生态发展战略、区域协同战略”三大战略的耦合机制,让我们看到了奋力前行的县域与省级战略同频共振的担当与智慧。用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生动展现出一个内陆山区县如何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小县大作为”的发展镜鉴。竹溪的实践证明,立足禀赋、主动作为,县域将成为省级战略落地最坚实的底座和活力源泉。


记者 | 管馨 袁勇攀 李彦邦 实习生 易兆鹏 陈美玲

编辑 | 舒畅

编审 | 涂丹

监制 | 王小红



责任编辑 许蓓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