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十堰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长江云新闻  2025-11-21 17:32:54
分享到:

11月21日,十堰市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聚焦科技创新。会上,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张湾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池关键材料绿色智能制造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堰市“十四五”以来科技创新工作情况。

发布会介绍,五年来,十堰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投入与创新实力同步增强,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十四五”期间,十堰市研发投入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从2020年的43.9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7.41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位居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成长,增加值从“十三五”末的406.1亿元增至2024年的438.3亿元,增速达到12.65%,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北京院士专家十堰行”等活动,成功特聘7名院士、36名专家为市科学顾问和特聘专家。累计培育市级科技领军人才122名、科技创新团队109个,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智力保障。

创新主体量质齐升,平台能级跨越发展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通过实施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春晓行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367家增长至907家。5家企业入选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榜,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以占工业企业62%的数量,贡献了全市79%的工业产值。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数量达3988家,省科创“新物种”企业达95家。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5家,总量达39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增至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45家。由万润新能源牵头组建的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实现了十堰在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领域“零的突破”。

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支持科技企业承担了氢能重卡、智能驾驶、钠离子电池等多项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累计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49项,47个项目入围“中国好技术”,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全省第一。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大幅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20年的77.31亿元跃升至2025年突破300亿元。

政策与金融支持体系日益完善。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的政策文件,设立了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十堰区域创新联合基金。构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的“北斗七星式”创新生态,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对接活动,达成转化合作68项。通过“科技创新贷”等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落实融资需求91亿元。

全域创新格局加速构建,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

十堰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丹江口市、房县入选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同时,以“域外创新孵化+十堰转化制造”的模式,在深圳、上海、武汉建立了离岸科创中心,十堰(西安)离岸科创中心也即将运营,初步构建起链接全国高端创新资源的网络。

下一步,十堰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服务(服务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服务基层科技部门、服务科研院所和高校、服务科技企业和高新产业)”,深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深化“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在强产业、育主体、搭平台、聚人才、优生态上下功夫,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杜可飞 通讯员 顾才华 王宝卿)

责任编辑 骆璟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