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襄阳宜城:“良种良机良技”齐发力 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长江云新闻  2025-11-21 15:08:23
分享到:

“十四五”以来,襄阳宜城市农业以“良种良机良技”为抓手,在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产业融合、农村改革等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当前正值冬播关键时期,11月19日,初冬的太阳刚刚升级,位于郑集镇的小麦种植基地里,已经是机声隆隆,一片繁忙景象。

“今年小麦准备种800多亩,在襄阳市农科院和宜城市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农业机械进行播种,已经播种了500多亩,争取在这个月底把剩下的小麦地全部种完。”种植大户王艳涛介绍说。

农业要发展,种业“芯片”是关键。近年来,宜城市立足种业发展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做长产业链条,并引进试种小麦、水稻等新品种,筛选出适合当地发展的好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筑牢产业根基,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这在南营街道安垴村、鄢城街道木渠村、小河镇明正村等地,建立了多个小麦和水稻的多品种实验基地,通过实行统一管理、规范种植标准,对品种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进行系统评价,为上级部门优化品种布局、制定发展政策提供可靠支撑。”襄阳宜城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徐军告诉记者说。

农业现代化,重点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襄阳宜城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面积推广“一喷三防”、精准施肥等关键增效技术,推动优质稻种粮一体化、蛋鸭立体笼养等技术入户入田,积极推广先进机械,让广大农户由“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现在种田,先进的农机帮我们提升了效率和效益。你看,我们这里采用施肥、播种、碾压一体化播种机播种小麦,一天就能播到将近100亩田。”种植大户王飞勇说道。

作为湖北省产粮大县,襄阳宜城市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务实举措守好“粮袋子” 拎稳“油瓶子”。

目前,宜城市机耕总面积达198万亩,机播面积达147万亩,机收面积达183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中的机械耕整、机械收割等主要环节机械化率达90%,科技赋能农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宜城粮仓”的安全根基。

“十四五”期间,宜城市先后新建高标准农田25.19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1万亩。通过“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方式,推动小田并大田1.2万多亩,提升了土地效能,提高了经济价值,为村集体和农户增收拓宽了渠道。

“十四五”期间,宜城市油菜直播密植再高产技术模式被选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介交流;宜城农特产品“中蟠15号桃”“锦绣桃”在湖北省优质桃评鉴活动中分别摘得金奖、银奖;湖北飘扬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宜城益豚和楚城光大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整改通过国家评审;铁湖村、党畈村、胡耳村等入选湖北省2025年度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村名单。

“十四五”期间,宜城市以农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延伸、龙头企业壮大和农产品品牌提升“四大工程”为抓手,以“四项行动”为契机,持续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板桥店红薯产业园、南营移民产业园、金山优质林果基地、醉美莺河文旅等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今年,该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预计达9亿元,同比增长8%,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十四五”以来的农业巨变,不仅为宜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让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晓雨 通讯员 刘毅 吴运明 李启华 编审 廖云翔)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