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造价,只为鸟儿安宁!长江建起首个护鸟声屏障
日前,长江云新闻记者在双柳长江大桥建设现场看到,大桥北岸接线上多了一段400米的“透明罩”。这是为了避免通车后车流声影响附近涨渡湖湿地的鹭鸟家族,以及每年往来武汉的千万候鸟,特意设置的全封闭式声屏障,即将于本月底全面建成,整体造价1560万元。为了护鸟建设全封闭声屏障,这在万里长江桥梁建设中尚属首次。

它将让过往车辆“静音”穿行,守护这片被称为“小鸟天堂”的生态家园。

这是一道为鸟儿设计的曲线。这座声屏障横跨34米,高6.38米,如一道柔美的银色臂弯环抱着湿地核心区。据项目参建方中交路建介绍,屏障采用透光率78%的亚克力磨砂屏体,既保证采光,又能通过漫反射防止鸟类误撞。这种细节考量,源于工程团队对生态保护的极致用心。

施工尽显“温柔操作”。“整体吊装工艺就像在拼装一个巨型的生态乐高,大幅降低了施工噪音”项目经理李玉龙表示,声屏障每个构件都提前编号、精准匹配,团队通过BIM建模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双重校验,实现了H型钢立柱安装垂直度误差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高度偏差不超过5毫米——这样的精度控制,确保了屏障建成后既能有效降噪,又能保持优雅的线条。

监测数据见证生态和谐。湖北协诚环保公司杨钊崴和他的团队从未停止过守护。他们的监测数据显示,声屏障区域内声环境始终稳定在昼间50-55分贝、夜间40-45分贝——这正是鹭鸟家族的“舒适区”。令人欣喜的是,在施工期间,沿线还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群落,这片生态宝藏因工程的精心保护而得以留存。
长江生态的温馨画面让人动容。在不远处的江面上,环保志愿者徐建利架着望远镜,静静地观察着江豚的动向。“‘柳柳’一家今天特别活跃,看来大桥工地的宁静让它们感到很安心。”他欣慰地说。四年来,从最初的担忧到如今的放心,江豚家族用它们欢快的游姿,诉说着与人类工程和谐共处的可能。

湖北交投双柳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汪西华表示,从绕道湿地1公里的线路优化,到1430米“一跨过江”的壮举;从超过1亿元的生态投入,到全线24.55%的声屏障占比,双柳长江大桥项目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诠释着“生态优先不可协商”的深层含义。项目建成后,在大桥设计最高时速运行条件下,涉涨渡湖全封闭声屏障可显著降低噪声峰值,将大量交通噪音减弱至日常交谈水平,有效保护湿地保护区域声环境。
如今,当最后一块声屏障屏体安装到位,倒影中白鹭翩然飞过——这座跨越天堑的钢铁脊梁,不仅连接着南北两岸的交通,更串联起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杨旭珲 通讯员 徐大鹏 李鹏 杨鑫)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