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39项科创成果签约
在今天举办的2025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围绕产业对接、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现场达成39项科创合作签约,中非创新共赢,又添精彩一笔。
39个签约项目涵盖科研、人才、产业等领域,湖北工业大学今天共签下10个项目,成为签约“大户”。其与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合作研发抗旱促生活性多肽,有望为非洲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注入科技动力,而近四年来,仅湖北工业大学,就已经累计发布对非合作及技术转移意向620多项。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贺行洋:鼓励更多科技人员赴非开展联合研究、技术转移转化,同时通过联合办学、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为非洲培养更多工业化亟需的本土工程技术人才。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副校长 马哈茂德·赛迪克: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对埃及的科研发展、产业进步,尤其是医药健康、农业和制药领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则是计划与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共建传统药物联合研究中心,他们把医用柑橘、艾草等中医药材及技术引入南非。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健康学院副院长 瓦妮萨·斯滕坎普:许多药用植物在非洲各国都有分布,能研发出一种兼具药用价值的双重功能食品。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胡学博:他们从中国每年进口的中药材,量比较大,我们会在南非在传统药物资源调查以及开发这方面进行加强合作。
民生领域合作更有温度,湖北工程学院与马拉维中央兽医实验室签约畜禽营养项目,将天然活性成分技术用于畜牧食品添加剂,既提升饲料营养价值,又增强畜禽抗病能力。
马拉维中央兽医实验室负责人 恩科马·约瑟夫·米基阿斯·吉迪恩:这样一项核心技术,能对国家的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带来非常大的提升。
由科技部和湖北联合设立的中非创新合作中心成立五年来,在肯尼亚、南非等非洲国家布局了“1个中非创新合作中心+6家分中心+N个协作网络”,实现技术精准对接;以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为纽带,150家国内和非洲国家机构建立协作网络,覆盖中国及非洲11国,构建起“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项目共推”的合作生态。
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徐宝文:在非洲设立了创新企业的孵化中心、建造中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非联合实验室,还有中非伙伴研究所计划,湖北也越来越成为中非创新合作的前沿阵地。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徐嵬毅 余旭东 谭思为 唐清辉)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