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阻击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图谋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湾问题。高市涉台错误言论之恶劣,创下了1945年日本战败以来日本领导人的多个“首次”:这是日本领导人首次在正式场合鼓吹所谓“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与行使集体自卫权相关联,首次在台湾问题上表达试图武装介入的野心,首次对中国发出武力威胁。这一涉台错误言论从根本上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和谴责。

△高市早苗(资料图)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以所谓“存亡危机”和“自卫”为名发动对外侵略,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惯用伎俩。1931年,“能否得到满洲”曾被视作“威胁日本存亡”,日本以此为借口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此后,日本宣称“‘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存亡之战”,将侵略战火烧向整个亚洲。“是否袭击珍珠港”也曾被视为“威胁日本存亡”,由此点燃了太平洋战争的导火索。
军事问题专家邵永灵在接受《长江新闻号》采访时指出,台湾光复是二战胜利成果,是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等一系列条约文书都明确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对台湾问题作出的明确规定,也是日本政府作出的郑重承诺,具有国际法效力。高市早苗近期发表的涉台错误言论,无异于是在打自己的脸。而且,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根本没有资格对战胜国指手划脚。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陈菲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将“台湾有事”与“存亡危机事态”挂钩,实质是以“自卫”之名行干涉之实,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波茨坦公告》及日本宪法第九条确立的“专守防卫”原则。法理上,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并非《联合国宪章》第51条“集体自卫权”所指“武力攻击”情形;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其重新武装并对外动武已被国际法明确禁止。高市言论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公然挑衅,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反动,其逻辑与1931年“满洲威胁存亡”如出一辙,本质是为复活军国主义制造借口。
高市早苗之举并非孤立的个人行为。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企图为军国主义招魂、彻底摆脱战后体制束缚的右翼逆流持续泛滥。从架空“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再到谋求“先发制人打击能力”、突破“专守防卫”,日本以应对所谓“周边安全威胁”为名加速推动防务政策转向,在强军扩武的错误道路上狂飙突进。
高市早苗上台后,加速推动日本防卫战略的质变。她在施政演说中正式提出,将原定于2027财年实现的“防卫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的目标提前至本财年内达成。近日,日本还图谋修改自卫队军衔名称,包括恢复“大佐”等部分旧日本军队的军阶用语。这一举措将打破日本自卫队长期以来通过独特称谓淡化其军事色彩的惯例。不仅如此,高市早苗正探讨在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安保三文件”时,对“无核三原则”中不引进核武器的原则进行修改。
《长江新闻号》特约评论员刘勇分析指出,高市早苗关于武力介入台湾问题的发言,实际上是她本人一贯的想法及其背后右翼反华势力集团的共同认识,显示出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还在做“白日梦”。他们妄图突破和平宪法束缚、谋求“军事大国”地位。高市早苗的这些图谋一旦得逞,必然会带动日本又走上军国主义老路,对地区安全局势乃至于世界和平稳定成巨大冲击。

△日本军事演习(资料图)
连日来,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在日本国内引发轩然大波,政界、媒体和学界纷纷质疑与批评。国际社会也愈加表现出高度警惕和强烈担忧。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点名警告称,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非常危险,日本应深刻反省历史、汲取二战教训。美国《欧亚评论》网站近期刊发题为《日本企图复活“军国主义”只会威胁地区安全和世界和平与稳定》评论文章,指出高市早苗的错误行径的背后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作祟,国际社会必须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图谋保持高度警惕。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表示,高市早苗上任即发表破坏地区和平的言论,“极其不恰当,理应受到谴责”。
警钟已经敲响,悲剧不能重演。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高市所作所为直接否定抗战胜利成果、挑战国际秩序、冲击道义良知,中国反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更加凸显。作为有历史责任感的大国,中国的反击不只是在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也是在维护战后秩序及地区和平,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沉渣泛起的有力压制。
刘勇认为,遏止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维护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同盟国的神圣义务,更是当前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
邵永灵指出,日本大开历史倒车的行为绝不只是对中国一国构成了威胁,他其实是企图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推翻整个的战后体制,这必然就会威胁到朝鲜、韩国、俄罗斯等日本周边国家,成为破坏东亚和平的重大风险源。所以,在反制日本这个问题上,要形成一个共同阻击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国际阵线。
监制 洪燕
编审 田园 王强 解炜
主编 张六超 张俊
责编 樊进 何可 秦声
编辑 马子昂 郑琼 刘欣茹 徐子新
制作 袁恬恬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