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江陵:离田有法 利用有门
连日来,荆州市江陵县沙岗镇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推进秸秆机械化收储和清运工作,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干部下沉等多方合力,让秸秆“离田有法、利用有门”。

在沙岗镇方乐寺村,秸秆清运现场正忙得火热,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压捆、转运、清运一气呵成。江陵县丰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结合镇域地块分布分片推进秸秆收储,不断提升作业效率,为秸秆离田按下“加速键”。
该公司负责人叶厚勤说,他们在沙岗总共收购离田秸秆2.5万吨,覆盖全镇17个行政村,近期秸秆收割已接近尾声。下一步,他们计划新增3台打捆机和2辆转运车,扩大收储范围,让秸秆资源得到更高效地利用。

企业在前端加速收储,县直下沉干部也在关键时刻“顶上去”。在黄彩剅村,由于虾稻田集中、含水量大,秸秆清理一直是全镇禁烧治理的“老大难”。为破解难题,县住建局下沉干部齐瑞主动上前,为片区协调引进两台小型打包机,第一时间投入作业。
江陵县住建局驻黄彩剅村干部齐瑞告诉记者,他们联系了两家农机合作社,采取专业的机械设备,为黄彩剅村已经干了的虾稻田达成了100%的秸秆离地,对于未干的虾稻田进行了上水灌溉。

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的背后,是一笔“生态账”“经济账”“长远账”。秸秆离田,让空气少了一份烟火污染、乡村多了一份清朗从容,被重新利用后,又能变成饲料、燃料等“新资源”,在循环中焕发新的价值。而随着利用体系不断完善,这些不起眼的秸秆,也将在改善土壤、推进绿色生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深远的力量。
沙岗镇人大主席左后峰说,下一步,他们将提升收储运效率,让秸秆“收得快、运得畅”。拓宽综合利用渠道,培育更多本地加工主体,形成循环利用模式。健全长效机制,推动秸秆收储利用从“阶段性工作”转向“常态化运行”。
(通讯员:宋珍妮、李澳庆/编辑:张倩/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