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黄俊:退役军人成非遗传承人 用匠心唤醒土家吊脚楼

长江云新闻  2025-11-20 11:31:36
分享到:

在恩施州宣恩县的苍翠群山中,一位退役军人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三代传承的木作技艺化为唤醒乡愁的“钥匙”。他凭借刻刀与匠心,让沉睡在深山中的土家吊脚楼重焕生机。

清晨,黄俊的工作从挑选木料开始。成百上千块硬木料靠墙堆着,经过几个月阴干的硬木密度高,雕刻细节时可减少掉渣、开裂的几率。选料时,黄俊也是格外耐心仔细,从木料的纹理,再到木料本身的形状来构思造型。选好木料后,打胚、修光、雕刻、打磨、上漆这五道工序,就是黄俊每天的工作内容。

2018年,黄俊正式向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万桃元拜师学艺。他不仅刻苦钻研传统技艺,还主动学习了CAD制图、雕刻数控机床等现代技术,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数字化的完美融合。2022年,黄俊成立个人工作室,开启了文化创业的新征程。他的吊脚楼模型先后在全国各大比赛中获得诸多奖项,其作品《金丝楠木吊脚楼》也被中南民族大学国家艺术基金组委会评为优秀藏品。

截至目前,黄俊已开展非遗研学课程50余场,授课学员超过8000人。黄俊的工作室已培养年轻学徒5人,开发出文创产品10款,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走进黄俊工作室,一件件精妙的金丝楠木木雕作品在灯光下流淌着温润的琥珀色光泽,黄俊的妻子正熟练操作手机,将木雕作品通过直播间带到全国网友眼前。

从退役军人到匠人,从传承到创新,黄俊用一把刻刀,凿开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隔墙,让沉睡的“建筑化石”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机。

(来源 垄上行 宣恩台 通讯员 向奕洁 编辑:曹丽萍 梁媛梦 编审 陈雯 监制 赵业勤)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