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一根紫山药“串起”致富链 通城以技术创新激活山区产业活力

云上通城  2025-11-20 10:09:51
分享到:

11月19日,初冬的鄂南山区,寒意渐浓,但湖北省通城县关刀镇春雷村的田野里却是一派火热景象。村民们穿梭在田垄间,采挖、去土、分选……一根根表皮深紫、身形修长的紫山药破土而出,承载着农户们丰收的喜悦与致富的希望。

“今年种植非常成功,亩产大概5000斤,长得好的有90公分长!”通城县阳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三龙拿起一根刚出土的紫山药,喜笑颜开。

这片60亩的紫山药基地,是通城县首批紫山药示范种植田,其丰收标志着这一特色产业在当地的成功落地。

返乡能人引路,特色产业扎根山区

吴三龙是春雷村返乡创业的带头人。2017年,他回到家乡,流转300亩土地成立阳光农业专业合作社,陆续种植草莓、湘莲、桃李树、黄冠梨树等多种经济作物,打造四季有果可摘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已带动周边72户脱贫户务工增收。

产业的探索并未止步。2023年,在一次省级农业培训中,吴三龙与湖北军梦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技术依托于恩施紫山药总公司)技术顾问朱芳结识,并就引进紫山药产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去年初经过详细考察,我们发现春雷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紫山药生长。”朱芳介绍,公司决定将咸宁地区的首个合作项目落在此处,用“公司+合作社”的稳定发展模式,提供种子、技术,并负责统一管理和销售。


技术创新破题,“三省两高”优势尽显

紫山药营养丰富,富含花青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市场前景广阔。但传统山药种植存在采挖深度大、费时费力、易断易损等难题。在紫山药种植过程中,一项关键技术创新——浅生槽横向种植模式的应用,有效破解了这些瓶颈。

“这种模式让山药在浅土层里平行生长,具备‘三省两高’的优势,即省力、省工、省钱,高品质、高产量。”朱芳解释道。在采收现场可以看到,村民们无需像挖掘传统深栽山药那样耗费巨大体力,只需刨开表层土壤,就能轻松地将完整、匀称的紫山药取出,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产品损耗。

产业兴旺富民,乡村振兴添“内动力”

紫山药产业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更在带动农民增收上显现成效。紫山药从种植、管护到采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目前,基地仅采收环节就聘用了30多名村民。

“家离这儿就一里路,过来干活很方便,一天能挣150元。”春雷村村民付小冬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十分满意。

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拓宽了增收渠道。

关刀镇党委书记黎望龙表示,该镇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调整农业结构,引进优质作物,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并主动为产业发展纾难解困,为合作社修通循环机耕路,为项目落地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地将进一步推广紫山药种植,带动周边乡镇农户发展该产业至千亩规模。

一根根小小的紫山药,凭借其独特的颜色和创新的种植技术,正在通城的土地上平行生长,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更横向拓宽了一条可复制的产业振兴之路,为山区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开出了一剂实实在在的“致富良方”。

通讯员:刘建平 胡琪

编辑:胡文婷

一审:祝思思

二审:吴   雷

三审:皮江星

责任编辑 姜琪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