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发出“招贤帖”,10万余名大学生“揭帖”留堰、回堰——一座城与万千学子的“双向奔赴”
每年的11月17日是国际大学生节,又称世界大学生节、世界学生日、国际学生日。梁启超先生说过:“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里的少年和责任,正是当下大学生群体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
当国际大学生节的青春气息拂遍校园,无数青年学子正站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思考着未来的方向。而在鄂西北的青山绿水间,车城十堰正以其独特的城市魅力、满满的引才诚意和广阔的发展舞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青年才俊发出盛情邀约,谱写着一曲曲“城以才兴,才以城长”的动人乐章。
跨越山海,“招贤帖”发出诚挚呼唤
从四季如春的昆明到白雪皑皑的东北,十堰求贤的脚步跨越千里。10月17日,“才聚十堰 圆梦车城”的招引推介走进被誉为“中国最美校园”的云南大学。“滇山蕴秀士,汉水聚贤才……我们带着满满的诚意和求贤若渴之心而来。”十堰市相关负责人的深情呼唤,道出了这座城市的迫切心声。30余家单位,600余个优质岗位,其中博硕岗位过半,精准对接西南高校人才资源。

从云南大学硕士毕业的潘威霖,如今已是十堰人才政策的“活名片”。“人才生活津贴按月到账,免费人才公寓拎包入住,‘武当人才卡’让办事一路绿灯。”他的亲身经历,让学弟学妹们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而作为车城子弟的云南大学应届生小李,早已心有所属:“看着家乡从‘传统造车’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我要带着专业知识回来添把力。”
11月10日,在东北大地,“才聚十堰 智汇车城”2025年十堰市大学生留(回)堰人才招引推介活动同样火热。23家企事业单位,630余个岗位,其中教育类岗位需求旺盛,硕博岗位超过400个。现场共收到简历450余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80余人。
这些跨越地域的“招贤帖”,不仅是十堰引才品牌的空间拓展,更是校地协同、区域联动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后续常态化人才合作与深度协作筑牢了坚实基础。
沃土培植,“成长记”演绎双向滋养
引才,关键在于用心,核心在于用情。今年以来,十堰市深入推进“岗位扩增量、魅力引才潮、学子看家乡、服务暖心桥、能力促提升”五大行动,吸引一批批高校毕业生扎根这片热土。
“从安家补贴到职称晋升绿色通道,政策诚意十足,让我想把家安在十堰。”众多学子的心声,印证了十堰“重才、惜才、爱才”的城市温度。
从西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杨菁菁和从重庆大学博士毕业的爱人陈祥,当年面对多个城市的选择,最终被十堰的人才政策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与自身专业的高度契合所打动。“那个‘决定性瞬间’,是十堰的人才政策让我们看到了诚意。”陈祥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作为汽车工业的摇篮,与两人的专业高度契合,更让他们坚定了“奔赴十堰”的决心。如今,他们已在十堰扎根四年,与城市共同成长。
人才引进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十堰提供的,不仅是政策的红利,更是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和尊重信任的成长环境。
在十堰的乡村教育一线,37岁的黄春立用十三年光阴诠释了“双向奔赴”的深意。这位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作为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的特岗教师之一,今年教师节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回信。从青涩学子到乡村教育支柱,他在十堰书写了一段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理想与乡土深深交融的成长故事。
“不是我单方面地付出,而是我与这片土地相互滋养的过程。”黄春立将自己与家乡的成长比作“共生”,十堰给予教育人才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尊重与信任,这种双向奔赴,让“人才强市”的根基愈发坚实。
硕果盈枝,“人才潮”赋能城市未来
持续地投入和精心地培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十堰已成功吸引8.8万名大学生留(回)堰,引进博士490人、硕士4107人。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631场,提供岗位12.6万余个。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大学生留(回)堰2.03万人,其中新引进博士100人、硕士804人。
这些新鲜血液正迅速融入城市肌体,为十堰壮大“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奋力打造鄂西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十堰不断深化人才服务与培养机制:发放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发布见习岗位,深化“十西人才走廊”建设,与多所高校签订人才工作站协议。驻市高校也积极调整学科布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成立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汉江师范学院增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型专业,为地方产业发展精准赋能。
十堰市人才交流开发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十堰市“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人才需求,持续赴北京等一线城市,以及西北、西南、东北片区开展人才招引推介活动,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以更开放姿态、更务实举措广纳英才,为十堰建设鄂西区域中心城市筑牢人才基石。
国际大学生节的意义,在于致敬青春与梦想。当青春的活力遇上发展的热土,当人才的智慧碰撞城市的机遇,十堰这座因车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正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让每一位来堰学子都能安心创业、顺心工作、舒心生活。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才”与“城”的故事还在续写,更多青春梦想正在这里绽放芳华。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赟 赵龙文 通讯员 吴楠)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