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创造历史!宜昌一个亿元村的狂飙

白龙岗纪事  2025-11-18 19:58:21
分享到:

凌晨两点,空气中透着阵阵寒意。

大地还在沉睡。当阳市坝陵街道群益村却灯火通明。数以百计的人戴着探照灯,砍莴苣、打包、过磅、装车……数不清的光柱在空中或地面交织。

今秋上市的莴苣,价格很不一般。“以前在地头的收购价最高只有一块八,而今年最高卖到了三块二。”种了30多年莴苣的村民张勇说。

历史新高之下,“砍了没”成了村民之间最多的问话和对行情的关切。像股市一样瞬息万变的行情,也让这个蔬菜亿元村变得亢奋甚至紧张起来。

价格一路狂奔

手起刀落,伴随清脆的“咔嚓”声,莴苣被整齐砍下。收割工要重复这些动作直到天亮,探照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凌晨,当阳市坝陵街道群益村灯火通明,一派繁忙

等到他们收工回去补觉时,田里只留下浅露出地面的莴苣根。一辆辆满载着莴苣的运输车则开往全国各地。进入11月中旬,群益村每天外运的莴苣数量逼近20万斤。11月13日凌晨,张勇和儿子开办的宋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发货34000多斤。合作社的门口,还码着几垛莴苣,上面盖着厚厚的帆布,“4400多斤,车上午10点来拖。”

合作社的账本显示,当天的收购价是2.3元/斤。梳理张勇的两本账本发现,这个价格正好处于今秋莴苣行情的中间区域。

▲村民正在捆扎莴苣

宋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莴苣的开秤日是10月11日,这在当地算是较早的。同村郑帮汉的蔬菜经纪公司,开秤日是10月12日。

开秤价1.5元/斤,让人有些意外——去年收购价最高只有1.2元/斤。

村民们纷纷下田,查看莴苣的长势。莴苣长到什么样能卖?大家有一个简易的判断标准——“长到成年人的膝盖,差不多就行了”。

▲村民将莴苣装车

1.5元/斤持续了近一周,其间小幅回调至1.4元/斤,10月21日,莴苣的收购价涨到1.8元/斤。在1.5元/斤的价格上,村民张丰出手了两亩地的莴苣。他略显惋惜:“如果等几天,至少可以多卖5000块钱。”

突破了历史高点的莴苣价格,开始一路狂奔。10月23日2元/斤,10月24日2.3元/斤,10月28日2.5元/斤,10月29日3元/斤,11月5日3.2元/斤。

虽然地处小村庄,但张勇账本上价格变化和国家层面统计的价格走势,几乎同步。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莴苣的价格较去年同期增长63.1%。11月14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部分批发市场上,莴苣大宗价一度突破4.5元/斤。

“看不见的手”

在3.2元/斤的高位上,不少村民获得了较高的回报。村民张炳生1.2亩莴苣卖了2.8万元,“打工队在田里砍了一整夜”。

两天后,莴苣价格出现了回落。账本显示,11月7日3元/斤,并逐渐下行。11月8日2.8元/斤,11月10日2.6元/斤,11月12日2.3元/斤。此时离本波行情的最高点已相差近30%。“尽管如此,在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这个价格依然处于高位。”郑帮汉是村里的蔬菜经纪能人,他家屋后的八分田莴苣是2.6元/斤“砍的”。

莴苣为什么能走出这样一波大行情?天气,是推高莴苣价格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市民在选购莴苣

在中国气象局举行的2025年11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介绍,10月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51.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1.8%,为历史同期第三多。共发生6次暴雨过程,山东、河北、四川、安徽等地局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

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和魔芋研究所技术人员尚淼分析,现在正值秋季蔬菜退市,冬季蔬菜还未大量上市的空档期,北方地区前期持续的阴雨和低温天气,导致山东、甘肃等地莴苣主产区受到影响,莴苣生产周期延长,导致上市时间推迟。同时市场需求量较大,导致莴苣价格出现历史性高位。

13日中午,来自湖南岳阳的蔬菜商周小初决定发一车莴苣到武汉去试一下水。他一直住在群益村,往全国各地发莴苣。用行话说,郑帮汉就是周小初的“代办”。

每天,周小初都会接到长沙、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市场的电话。莴苣的销量如何,价格如何,这些零散而又灵敏的信息会迅速汇总,并直接影响莴苣的“价格指数”和村民的“心情指数”。

作为村农业负责人,张勇走在村里常常被问“砍了没”“什么时候砍”。小菜无正价,很多村民用这来回答关于价格变化的提问。周小初说,在全国大流通体系下,品质、天气、物流以及消费习惯等都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今年的行情,天气是决定性因素”。

波动下的坚韧

地图上,沮河和漳河就像母亲的两只手,把群益村轻轻捧在手中。当地人说,群益村最大的优势就是土质好。从分田到户开始,群益村就种植蔬菜。在这两条河流的中间或两侧,诞生了不少蔬菜大村、大镇。如邻近的两河镇,盛产蒜苗,还是中国鱼腥草之乡。

群益村是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认定的“中国莴苣之乡”,八成以上的村民都种植莴苣,单季莴苣种植面积超4000亩。今年天气的反常,并未打乱这里的节奏。村里今年疏通了20多公里渠道,不少菜地里铺设了灌溉水管,这在夏季立下大功。

▲群益村连片的莴苣田

在依靠天时地利外,村民们也积极寻找主动权。除了鲜食销售,村里的合作社正在探索加工转化。当价格较低时,便将莴苣去皮腌制成半成品,销往外地食品加工厂,最终变成开袋即食的休闲零食。

出生于1993年的张丰,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也是村委委员。他走路风风火火,今年的价格是他返乡种植蔬菜6年来的最高价,最大的变化是“村里的笑声都多了”。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隔壁群华、荣耀等村的劳动力都来这里打工。

群益村的莴苣一年秋春两收,从9月售卖至来年5月。在宋家湖蔬菜专业合作社的门口,一对年近七旬的夫妻种植的莴苣还在生长,等过几天它们长到比膝盖高时,就可以收割了。“今年春上莴苣行情不好,2亩田的莴苣最后都用旋耕机耕了,希望这一季能有所补偿。”

11月17日,村里莴苣收购价为2元/斤。尽管如此,这个价格依然比去年的最高价高出50%,比历史最高价高出10%。

在这对夫妻的田边,是两垄大棚莴苣,离成熟还有一个多月。天气预报显示,受强冷空气影响,宜昌将出现一次寒潮大风天气,大部地区平均气温下降8~10℃。等到低温打霜时,地里的棚膜就该搭上了。不知道一个月后,莴苣的收购价又将如何变化。

▲收割过莴苣的田里,土壤刚翻耕过

已经收割过一茬的莴苣田里,翻耕过来的土壤,在太阳的直射下泛着油光。晒上一个多月后,村民们继续将覆膜、栽苗……明年春天,这里又将成熟一批新的莴苣。其实无论价格如何变化,庄稼人对待土地的那份认真与坚韧,从来没有改变。

(来源 白龙岗纪事 记者 万龙云 钟文璐)

责任编辑 唐元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