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荆州 | 主导产业强链集群 工业发展向“智”向“绿”而行
技改+智改:数字赋能车间 激活产业动能
“十四五”时期,荆州市深度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大力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全市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明显加快。这五年,荆州全市工业规模能级实现历史性跨越:2023、2024年连续两年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今年以来,荆州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企业达1102家,数量同比增长16.12%,高新增加值504.4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6.8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二。
在伯芯半导体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超10万条生产数据经5G专网瞬时传至云端,AI系统秒级完成订单插单与设备调度,智能化改造正在重塑伯芯半导体的生产模式。从单个设备的信息孤岛到设备组群成网,将高精密划片机、固晶机、测试机等核心设备接入5G系统,生产效率提升35%,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8%,设备维护成本降低30%。由于5G技术的加持,原本依靠人工手抄信息的纸张变成数字化信息,使得成本降低了不少。
伯芯半导体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孟庆伟:每道工序每台设备上都要配备专门的记录表,我们现在的设备有100多台,每天都要实时进行设备状态的记录,过去每天都需要800到1000张左右(的纸),一个月就需要20000(张)左右的纸张。
作为工信部5G工厂名录企业,伯芯半导体的转型正是荆州智能化、技术改造升级的生动缩影。
荆州监利市科学技术与经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松:2021年以来我们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总额达94.92亿元,年均增幅居荆州市前列,推动我市技改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智能工厂与绿色制造在十四五期间,有玖龙纸业等5家获批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南桂铝业等6家企业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5G工厂目录1家,为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提供支撑。
“十四五”期间,荆州坚持把技改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企业“产品换代、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在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泵易损件凡尔体凡尔座自动化产线火力全开,将原工序需要8人操作的工作,减少为1人。
荆州市荆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邱海峰:在技改提能方面,近年来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13家。今年已完成工业技改投资项目20个,完成技改投资9亿元。
五年来,荆州累计已完成技改项目931个,已完成技改投资507亿元。此外,全市累计建设5G宏基站11091个,成功入围国家“双千兆”城市;13家企业跻身工信部5G工厂名录,位居全省第一;认定省级5G工厂17家,位居全省第二;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位居全省第二;规上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9.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9.2%。
荆州市经信局信息化推进科科长 邵旭飞:“十四五”以来,荆州以打造实数融合样板为目标,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方向,创新实践“分工施策、分级实施、分类突破”三维路径,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链群协同:织密产业网络 梯度培育增活力
“十四五”期间,荆州锚定“23515”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坚持链群协同,围绕产业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高地。
在位于荆州监利的华中生态铝示范产业园,十四五以来,当地积极支持链主企业南桂集团发挥其“链主”地位和强大的平台获客能力,在南桂集团的引领下,每年都有10多家企业选择入驻园区,推动了生态铝产业的集聚式发展。
华中生态铝示范产业园董事长、湖北南桂铝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彭小龙:目前,生态铝产业园已有104家企业,南桂集团的工业型材占比已达到100%,整个园区的工业型材占比已接近50%。
链群协同的带动模式,也给企业带发展来了机遇。在公安青吉工业园区,作为链主企业,在泰盛(湖北)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当地推进产业链招商,积极对接循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湖北盛峰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徐颖:这个叉车抱的这个纸就是泰盛那边刚生产出来的纸。做出来后,用叉车抱到我们的生产车间的,把它加工过后,就是一小包,一小包的,就可以销售出去了。
泰盛(湖北)生活用品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 林柏:在保障原料稳定供应的同时,预计可节约100到200元/吨的运输成本。
为打响区域产业品牌,形成虹吸效益,公安选优配齐“项目管家”,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企业生产等情况,实现企业诉求信息收集全覆盖。
湖北公安经济开发区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 张梅:开发区的机关干部就是项目管家,我们每周上门了解企业生产及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诉求,并及时向上反馈和解决,为企业提供主动 靠前精准的服务。
五年以来,像这样的链群协同发展模式,在荆州遍地开花。信义工贸依托美的技术输出和订单倾斜,企业建成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恒隆集团通过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将产品供需配型时间从10天缩至10分钟;荆州依托石油产业龙头,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在2024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30亿元。
荆州市荆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邱海峰:在协同发展方面,聚焦石油装备产业链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先后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荣誉。
“十四五”期间,荆州市制造业四大主导产业产值预计超27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85%以上,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协同成长,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
绿色发展:锚定双碳目标 擦亮发展底色
“十四五”期间,荆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清洁生产、环境排放等方面帮助企业算清“绿色效益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不断持续擦亮发展底色。
在荆州,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改建喷漆房、喷砂房,新建小件喷漆流水线、打磨房及配套除尘设施,引入挥发性有机物处理系统、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活性炭吸脱附浓缩加催化燃烧法处理工艺,对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改造后废气处理率达到97%。
中国石化机械四机公司安全环保部副主任 朱易为:通过我们工艺改进,(将废气)进行催化燃烧灭减处理,全年一共可以实现近300吨左右的VOC排放的减少。
在湖北荆楚明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红外和5G技术,匹配了智能冷库、精准控温与节能。
湖北荆楚明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泉:我们将车间打造成为无尘、无气味、无噪音的净化车间,并可结合光伏发电,降低单位产品能耗,践行能源低碳化。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必要前提。在荆州监利上车湾镇,一家创新采用“离水旱养”模式的蛋鸭养殖场,从根源上切断养殖污水对水体的影响。目前养殖蛋鸭可达30万羽,预计年产蛋量约1亿枚,年综合产值高达1.5亿元。
荆州监利市胜阳养殖场场长 程钻:实现了养殖污水全流程封闭管理,这不仅从源头上杜绝了水体污染,还通过沼液还田,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链条。
荆州监利市住房和城乡局分管建设负责人 郭在能:已建成3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平均每天可处理9.5万吨。监利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从2023年的55.23mg/L提升至2025年7月份的96.56mg/L,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从31.01%提升到70.99%。
截至目前,荆州全市累计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7家,是2020年底的28.5倍;建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家,实现零的突破;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从无到有,绿色制造体系从“零散试点”走向“系统成型”。
长江云新闻记者 温少海 万力源 监利台
通讯员 边飞 廖桥 刘秋娥 王文初 刘忠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