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红:“红色”出租车 创城市文明窗口
十年前,恩施巴东街头打车难,如今,两百多辆出租车穿梭峡江,成了城市里流动的风景。带领这群司机闯出致富路的,是有着41年党龄的姚红。从下岗职工 到“三八红旗手”,从爱心送考 到“巡网融合”,她让小小的车厢,载满了巴东的 文明与温度。新时代的我们,来看姚红如何带领下岗再就业人员,在出租车行业 闯出一条 致富新路。
2014年8月,姚红组建了巴东锦瑞出租车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面临着重重困境:50余辆出租车无固定停靠场地,80余名驾驶员中,超半数为下岗再就业人员,服务标准参差不齐。关键时刻,巴东县人民政府伸出援手,将云西二桥北面10亩荒地无偿划拨给公司作为临时停车场。
恩施巴东锦瑞出租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红:免费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块地,让我们的车子(出租车)有地方放,让我们公司能够在这里正常运行。
随着企业步入正轨,姚红敏锐地意识到:出租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
恩施巴东锦瑞出租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红:出租车行业是个服务行业,是巴东的一张名片,也是外地游客了解巴东的一个窗口。
2017年公司成立党支部,姚红创新推出“流动党建”模式——将出租车变成“红色课堂”,在车内设置“微党课堂”二维码;组建“党员车队”,要求司机佩戴党员徽章上岗;推行热心、耐心、细心、贴心、放心“五心服务法”,让乘客一上车就能感受到“红色温度”。2022年,公司升级5G智能监控系统,姚红要求所有党员司机带头试点,很快有了市场效应:违章率、事故率、投诉率“三连降”。
司机 刘耀银:在她的带领下,让我们底气十足,越干越有劲儿。
面对网约车冲击,姚红主动破局,将公司144辆出租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电动车,建设充电站,解决充电难题,年降成本58万元,减排二氧化碳近2000吨,为巴东“生态立县”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姚红还积极促成巴东三家出租车公司联合开通“95128电召平台”,实现“线上叫车+线下服务”的“巡网融合”模式,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恩施巴东锦瑞出租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姚红:不断地提高驾驶员的服务素养,为建设更美巴东贡献力量。
自成立出租车公司以来,姚红还连续10年组织“爱心高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近5000人次;为城区中小学生推行“惠民价”,是市民口中的“移动爱心站”;建立“乘客失物快速查找机制”,年均物归原主近千件,价值超50万元。
(巴东台记者 向利 通讯员 田黎明 龚丽蓉)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