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聚集地!连云港经开区谋“新”重“质”启新程
近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再传捷报——区内两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榜单。截至目前,连云港市已成功创建3个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均在连云港经开区。这里为何能成为培育智能工厂的沃土?近日,“向新图强观江海——全国广电融媒高质量发展看江苏调研行”采访团走进这里的两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探寻入选国家级榜单企业的硬核实力,解开经开区的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中复神鹰:一根“细丝”的“上天”之路,超万吨基地破解“卡脖子”难题
“这束筷子粗细的T1100碳纤维,能拉动两架国产大飞机。”在中复神鹰碳纤维生产基地展厅,工作人员手中的“黑色细丝”,正是打破国外垄断的关键新材料。10月18日,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W5000总装下线,其机身复合材料的核心原料,便来自这里。


碳纤维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性能优越,其质量是钢的1/4,但强度却是钢的7倍到9倍,具有目前其他材料难以比拟的高比强度及高比刚度性能,并具有耐腐蚀、耐疲劳等特性。中复神鹰碳纤维总经理助理刘栋介绍:“T代表拉伸强度,数字越大性能越强。市面上常见的T300强度是3.5GPa,T1100是7.0GPa,强度提升了2倍。”从航空航天的关键部件,到汽车轮毂的轻量化改造,从风电叶片、储氢容器的新能源应用,到医疗器械、高端体育器材的民生领域,这一“轻质高强”的特性,正重塑多个产业的技术格局。


但从实验室成果到大规模应用,量产稳定性曾是行业“卡脖子”的难题。在中复神鹰“碳纤维全流程数智化管控智能工厂”内,记者找到了答案——这里是国内首个超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智能制造成为破解难题的“核心引擎”。“我们以数据为核心,用智能驱动生产全流程。”刘栋介绍,从原丝制备到碳化成型,每一个环节都由数字系统实时监控、精准调控,不仅将产品合格率稳定在高位,更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康缘药业:中药生产告别“砂锅熬煮”,数字技术注入“千年药魂”
“传统中药是抓药、砂锅熬煮,现在我们的中药生产,从投料到成品全靠数字说话。”在康缘药业智能化提取精制工厂的空中花园,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提取工厂经理庞玮的一句话,颠覆了记者对中药生产的传统认知。这座国内首个中药智能工厂,正用“科技范”,为中药产业的演进逻辑注入全新可能。

走进智能车间,看不到人工抓药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中药材的精准投料、智能提取罐有序运转。“传统中药生产靠经验,现在我们靠‘数字管控+智能设备’双保险。”庞玮指着中控屏幕介绍,中药材进入提取罐后,智能系统会根据预设工艺自动调节参数,在AI算法加持下,温度控制精度能达到±0.5摄氏度,比人工操作更稳定、更精准。


质量把控环节同样暗藏“黑科技”。车间内的近红外光谱仪如同“中药质检员”,能实时“读懂”提取液成分,确保每一批药品的有效成分和功效完全一致。不仅如此,康缘药业还打造了“中药学专家+IT工程师+自动化技师”跨界团队,中药专家定方向、IT工程师建模型、自动化技师调设备。据了解,此前优化一款止咳药提取工艺时,这支跨界团队让有效成分提取率提升30%,以智造之力,焕活中药产业新生机。


经开区:创新沃土育新质,谋“新”重“质”启新程
从中复神鹰支撑大国重器的“黑黄金”,到康缘药业守护民生健康的“中药瑰宝”,两家企业的蓬勃发展,正是连云港经开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缩影。它地处连云港市的几何中心,是连云港市对外开放的主窗口和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这里不仅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更搭建起科技创新的“能量池”,让创新成果能落地、快转化、成规模。

据介绍,连云港经开区已构建起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并涵盖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4+N”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了恒瑞医药、康缘药业、中复神鹰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国内重要的碳纤维生产基地以及亚洲重要的风电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同时,作为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的主要承载地,连云港经开区正坚持“产业+城市”双轮驱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下一步,经开区将继续聚焦“新”与“质”两大关键词:一方面持续引育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更多“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另一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生态,让更多像中复神鹰、康缘药业这样的企业在这里扎根、成长,加速新质生产力集聚,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传统工艺到智能工厂,连云港经开区正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中国制造”的硬核篇章。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