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00后”领军研发反渗透膜,核心指标比肩国际,“创青春”获奖项目在武汉落地生根

青春湖北  2025-11-17 19:11:21
分享到:

11月18日至20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科技创新专项)决赛将在湖北武汉启动,该赛事自2021年首次设立科技创新专项以来,已连续5年在武汉举办,为青年创业者搭建了展示交流的舞台。

在江岸区后湖街黄埔科技园的一处厂房里,加工设备低沉嗡鸣,一卷卷白色膜材料正从这里下线。这是制备电子级超纯水的核心元件——反渗透膜。

夏振植领军研发反渗透膜。受访者供图

这种新材料外形与家用净水滤芯相似,体积却要大上许多,过滤精度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能将脱盐率从家用的92%左右大幅提升至99.8%,关键技术指标与国际并跑,可广泛应用于高端医疗设备、芯片半导体制造等战略领域。

去年11月,武汉理工大学“00后”大学生夏振植凭借这项创新技术,斩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科技创新专项)金奖。如今,项目在湖北武汉加速落地转化,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已签订百万元意向订单。

“理想状态下,超纯水是不含任何离子的,纯粹由水分子组成。”夏振植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向记者介绍,水中的离子杂质对精密制造存在隐患,“多一分残留,就多一分医疗设备故障、芯片精度下降的风险。”

夏振植正在分析数据。记者刘克取 摄

去除这些离子的难度超乎想象,夏振植打了个生动的比方:“水中的离子就像一颗绿豆掉进浩瀚大海,我们要在高速流动的水中将其捕获,难度非常大。”反渗透膜作为全球最先进的超纯水制备技术,正是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

然而,高端反渗透膜市场近90%长期被美日企业垄断,高昂成本和技术壁垒严重制约产业发展。2022年夏振植大二时,导师寇宗魁教授接到斯普莱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迫切需求:研发一款性能媲美国际水准的国产反渗透膜,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当时国内主流思路是仿制国外的聚合物膜材料。“大家总是沿着老路走,但好像永远也追不上。”夏振植另辟蹊径,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向寇宗魁建议,采用孔径可精确调控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新材料制备反渗透膜。“这就像定制精准的‘分子筛网’,能选择性拦截不同大小的离子,同时保持水流畅通。”

夏振植(左一)在实验室做研究。受访者供图

“夏振植有着超越同龄人的科研敏锐度,善于在传统技术路径外寻找创新突破口。”寇宗魁表示,将MOF材料应用在反渗透膜中,这一思路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

在团队全力支持下,实验室专门购置20余万元测试设备,夏振植与同门师兄弟一起开启了漫长的“试错”之旅。通过反复调配金属和有机配体,他像“搭积木”般尝试合成各种MOF材料。“那一年除了上课就泡在实验室,别人早八晚十,我常常早八晚十二。”

2023年,喜讯传来,样品经企业“上机验证”,脱盐率稳定达到99.8%!斯普莱斯技术负责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性能达到进口产品水平,为实现供应链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支撑。团队随即成立武汉市淳净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推进技术产业化。

“我所在的材料学院每年会提供研发经费,公司注册地就在创业学院孵化器内,免除场地和水电费用,这些支持对初创团队至关重要。”夏振植说,项目落地过程中,武汉理工大学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2024年,校团委推荐他参加“创青春”大赛,夏振植在比赛中与创新同行深入交流,更获得清华大学相关领域教授的指点,极大开阔了视野。“除了抱回金奖,我还同多家本地投资机构取得联系,坚定了科技创新驱动市场的道路。”

夏振植(右一)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湖北省工程招投标评审专家陈晓芳表示,这个项目最打动人的是技术的前瞻性和团队的执行力,“看好这种能够解决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技术,更看好这支年轻的团队”。

目前,团队已申请相关专利12项,其中4项获授权,产品已在武汉、北京、无锡等地的十余家企业实地试用,并逐步拓展至医疗透析等民生领域。武汉某环保企业技术负责人透露,长达半年的试用数据显示,其产品过滤性能稳定,成本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可观。

创新的脚步还未停下,眼下,夏振植正在全力研发新一代高性能复合反渗透膜。“核心指标已有成果,但生产成本还相对较高,产品使用寿命约为2年,对于大规模工业生产使用来说有待提升。”夏振植透露,团队正在搭建的吨级定制化MOF产线,是国内首条实现定制化生产的同类产线,建成后将提升产量、降低成本。

夏振植(左一)参加“创青春”大赛。受访者供图

“在武汉求学创业这些年,从导师指导、学校支持到城市创新氛围,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撑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专注研发。”夏振植坦言自己这一路走来都很顺,因为这座城市用包容和支持,让年轻人的创新梦想得以生根发芽。

来源:青春湖北

(责任编辑:胡傲蕾)


责任编辑 胡傲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