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回归40年丨重生·江苏大丰:“人鹿两安”的探索
继北京南海子之后,江苏大丰是麋鹿回归中国后又一个重要的家园。1986年,国家决定建立大丰麋鹿保护区,从英国7家动物园引进了39头麇鹿。如今,这里的麋鹿已经突破8500头,是全球最大的麋鹿种群。这背后,是一场关于“人鹿两安”的智慧探索。如何与这些古老的生灵共享一片土地?一起去看看大丰的回答。
记者 秦婧:我现在正身处于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左手边就是靠近黄海边的滩涂,从我们的镜头来看,滩涂之上密密麻麻全是麋鹿的身影。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四万亩,随着麋鹿的密度越来越高,口粮保障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初冬的清晨,少了绿植的点缀,保护区里多了一份枯黄。园区的一角准时响起拖拉机的轰鸣声,为麋鹿运送食物的补饲车出发了。这些不起眼的饲料里,有着大智慧。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侯立冰:我们收的麋鹿的青贮饲料都是附近农民种到田地里面的玉米,另外农民通过这种方式,他也可以增加他的一些产出,我们也达到了跟社区共建、共同发展的目标。
让麋鹿回归自然,恢复原有野生种群的状态,是保护的初衷。1998年,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首次将8头麋鹿放归野外,至今野生麋鹿已超过3600头,这个数字占全球野生麋鹿总数的60%以上。在绵延500多公里的南黄海西岸线上,到处是它们的身影,随着种群数量增多,它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侯立冰:就经常会有人打电话,这个小鹿到了我家里了,那个小鹿到了我厨房里喝水了。然后我们说你不要去干扰它,你把它放到野外就行了,大家都非常支持。
“闯”进人们生活中的麋鹿,偶尔也会带来一些小麻烦。踩踏农作物、撞坏农田设施,这些“无心之过”,让他们与居民之间的摩擦不断增多。2024年以来,这样的矛盾,有了新的解决方式,大丰区为全区投保了野生动物伤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进一步解决了这些“甜蜜”的烦恼。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 沈娇娇:这个保险主要就是为了让市民能够清楚认识到保护麋鹿等野生动物,不会让自己的利益受损,核心目标是以保障促保护。
据测算,每40亩土地空间可以承载一头麋鹿生存,要养活8500头麋鹿则需要34万亩土地,不断为它们寻找“新家”成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一个多月前,又有21头麋鹿搭乘专车自大丰出发,跨越1700多公里抵达内蒙古乌梁素海湿地,在那里开启了“新生活”。截至目前,大丰已累计向全国25个省区市输出麋鹿400多头。在内蒙古大青山,麋鹿已能适应零下20℃的极寒环境;在湖南东洞庭湖,大丰麋鹿,与湖北石首、北京南海子的种群汇流、融合发展……这些尝试为麋鹿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样本。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侯立冰: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它能像古代一样,在野生状态下自由地生存。我们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大群的麋鹿输送到全国各地,全中国的人民共同保护麋鹿种群,这才叫我们麋鹿的引种、扩群、繁衍的成功。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王天宇 江苏台盐城站 大丰融媒 通讯员 薛丹丹)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