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观察丨斩获5金 博士后“最强大脑”这样炼成
前不久落幕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湖北斩获5金12银22铜,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一。这份成绩单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湖北密码”?今天我们走进获得金奖的“荆楚人形机器人”团队,寻找答案。
荆楚人形机器人拥有一双灵巧手,可以感知一根羽毛的重量,在全国顶尖科创赛场上一举“摘”得金奖。
“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 张宇豪:我们在手上面植入了视觉传感器,相当于在手上面装了眼睛,第二个是指尖的触觉传感器,它能够通过触觉感知去调整力的大小。
在研发初期,面对国际主流采用的旋转电机驱动方案,团队选择了更具挑战的直线电机技术路线,能显著降低机器人能耗。但这一路径,需要攻克运控算法与核心零部件等“从0到1”的难题,正是湖北优良的科创环境,为团队走通这条创新之路提供了底气。
“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 张宇豪:提供了非常好的创新平台,我的导师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和陶波教授给予了非常大的指导和方向的引领,提供了技术研发的一个基础。
从“1到10”的落地能力,同样是大赛评审的关键。让机器人拥有自主“规划与决策”的能力,是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重要一步,而这需要大量的场景测试。湖北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为团队提供了高效的验证平台。
“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 张宇豪:这里有沙地、斜坡、台阶以及工业场景、医疗场景等多种复杂地形下的运动稳定性测试,极大提升了我们的科研效率以及产品迭代的速度。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数据版块负责人 曹吉胤:我们这些机器人就像学生来到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进行学习。通过这些老师的指导和培训,让这些人形机器人能够拿到“毕业证”,就可以持证上岗了。
去年3月,湖北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突破工程实施方案,在政策推动下,张宇豪团队还与科峰传动、华威科等湖北企业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
“荆楚人形机器人”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 张宇豪:近2000平米的场地租金和装修全免的,湖北省给予了我们比较大的人才引进的支持,武昌区给我们将近千万的一个投资。
在湖北,随着“博聚楚天”品牌引才聚智效应持续释放,像张宇豪这样的博士后团队不断涌现。为帮助他们成长,省级博士后经费五年增长超50倍,科研平台达468个,覆盖所有重点产业。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突破5800人,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最强大脑”。
湖北省人社厅专技处副处长 桂超超:对接签约成功项目给予5万至30万元资助,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最高奖励60万元,更好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庆志 王磊 云梦台 李铮 通讯员 徐丹)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