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离岸+在岸”双引擎驱动 科技创新加速跑
近年来,咸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武汉设立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同时建设咸宁科创中心,着力打造科创“双引擎”,激发创新活力。

最近,在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区内,黑玉科学公司首席执行官冯美娟,向记者展示了企业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产品——“类器官AI智能培养一体机”。该设备系全球首款集成微流控技术与AI分析的一体化设备,简化了类器官操作流程,缩短了培养时间。

黑玉科学公司首席执行官 冯美娟:用我们这款设备3到4天就可以完成建模,药物测试的时间提前到一天就可以完成,7天就可以为患者出具临床药品的检测报告。
黑玉科学公司是一家以类器官科学为核心的研发型生物医学企业,两年前落户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如今该公司在类器官技术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成果。

黑玉科学公司首席执行官 冯美娟:我们大概产生了有40多项发明专利,包括一些检测方式方法已经是国高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与黑玉科学一样,位于科创园崇阳楼的武汉赛小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含新量”高的企业。该企业在多因子检测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与国内上百家高校、医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武汉赛小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威:可以同时检测多达50到100个靶点,它可以解决我们科研工作者,从单点研究到全局视角突破。
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主动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2023年7月,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应运而生。科创园围绕咸宁市“5+4”现代化工业体系,招引优质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咸宁高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晏惠明:目前,离岸科创园已吸引222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其中91家企业已将生产基地落户咸宁,总投资额约70亿元。
在设立离岸科创平台的同时,咸宁还着力打造在岸创新引擎。今年8月,咸宁科创中心正式开放运营。该中心主要进行项目孵化、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落地,是咸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目前已吸引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团队和研发平台入驻。

咸宁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咸宁科创中心运营服务工作专班负责人 李巍:吸引12家科技型企业和9家金融机构落户,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创新微生态。
围绕咸宁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咸宁科创中心还建成了湖北首家概念验证中心——咸宁市健康饮品与功能性食品概念验证中心。从技术、市场、产业等维度,对科技成果进行验证,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咸宁市健康饮品与功能性食品概念验证中心顾问 赵龙飞:通过概念验证以后,它就会降低(科技成果)死亡率,提升成功率。
“离岸+在岸”双引擎的建成,为咸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据统计,截至目前,咸宁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59亿元,同比增长16.4%。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高效运营,聚合科创企业6412家,完成需求对接2042项,数量均居全省第二;2025年前三季度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32亿元,较去年增长22%,位列全省第七。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阴志维 章珩
咸宁台 罗世喜 张聪 李瑞丰 通城台 皮江星 胡海涛
通讯员 刘元江 罗奇 胡剑芳 李婷婷 吴优 王敏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