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近300名武昌鱼大厨决战江夏
今天上午,2025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全省“武昌鱼大厨师”职业技能竞赛在江夏区梁湖漫乡旅游景区欢乐草坪正式启幕。以“技展荆楚味,鲜传武昌鱼”为主题,这场汇集全省近300名烹饪高手的赛事,不仅是武昌鱼烹饪技艺的巅峰对决,更成为楚菜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舞台。

专业组赛场设在梁湖漫乡旅游景区,设置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烹调师(均聚焦武昌鱼制作)3个核心赛项,搭配冷拼雕刻表演赛,全方位考察选手对武昌鱼烹饪技艺的驾驭能力,既涵盖传统楚菜技法,也包容西式创新思路。业余组赛场位于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选手现场领取武昌鱼,即兴制作拿手菜品,无题材和技法限制,充分释放民间烹饪创意。

开幕式后,各赛场迅速进入激烈比拼状态,煎炒烹炸间,武昌鱼的鲜香弥漫全场,选手们的创意做法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有23年从业经验的中州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手陈寿林,带来了精心筹备半个月的“铁板有机武昌鱼”。“我们用梁子湖有机武昌鱼为食材,在保持麻辣鲜香底色的同时,让鱼肉入口即化”,他自信地表示,在江夏区餐饮协会的积极发动下,团队此次派出3人参赛,目标直指特金奖,“在传统基础上做小调整,呈现方式和口感都会不一样”。

有23年从业经验的中州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选手陈寿林,带来了精心筹备半个月的“铁板有机武昌鱼”。“我们用梁子湖有机武昌鱼为食材,在保持麻辣鲜香底色的同时,让鱼肉入口即化”,他自信地表示,在江夏区餐饮协会的积极发动下,团队此次派出3人参赛,目标直指特金奖,“在传统基础上做小调整,呈现方式和口感都会不一样”。
来自十堰市堰之味工作室的杨秀峰,则带来了中西融合的创新作品。“我以西餐热菜为基础,搭配本地口味和武昌鱼的食材特色,做了一道融合菜”,拥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他,坦言参赛是为了交流学习,“想通过省级赛事提高技艺、开阔眼界,也希望作品能得到消费者认可”。

业余组赛场上的氛围同样热烈。在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星光大道周冠军李芬芬以烹饪爱好者的身份参赛,现场直接还原直播场景——一边熟练地处理武昌鱼,一边对着手机镜头唱歌、与网友互动,颠勺、调味的动作行云流水。
“平时就爱琢磨家常鱼的做法,这次能在老家的赛场展示,特别开心”,她笑着说。一同参赛的还有四十余名周边居民,他们带来的清蒸武昌鱼、家常红烧鱼等菜品充满生活温度,刚出锅就被围观市民夸赞“有妈妈的味道”,接地气的做法格外受欢迎。

除了紧张的竞技环节,大赛同期还在梁湖漫乡旅游景区和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同步开展“创在‘夏’一站、楚商聚夏、技兴江夏、古韵江夏、秀美江夏、寻味江夏”六大主题展示交流活动。
现场不仅有新东方的烹饪绝技绝活展、湖北经济学院的千人尝武昌鱼丸、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花艺展示,还有风干武昌鱼、五里界豆、湖泗豆腐角等江夏地标食材和非遗产品免费供游客品尝。邹志平表示,“把江夏的地标食材和非遗楚菜免费分享给民众,是推广楚菜文化的好做法”。

据悉,本次竞赛将持续至11月16日,期间专业组与业余组将通过激烈比拼,最终评选出各类奖项。大赛不仅为烹饪技能人才搭建了交流平台,更助力武昌鱼从传统名菜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升级,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长江云新闻记者 尚大原 江夏融媒 通讯员 田勇)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