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 +”重构产业 如何站上新风口?
最近,湖北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当技术走出实验室,融入生活方方面面,“人工智能+”如何重构未来新图景?
打造普惠应用场景 赋能千行百业
机器人进工厂、叠衣服……这些曾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如今正加速走进现实。在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一款行业首发的机器人灵巧手正在开展多种灵巧操作测试,能适配工厂作业、家居服务等多元场景,其核心支撑正是湖北本土研发的柔性电子皮肤。

产品总监丁小天向记者介绍,公司今年已斩获超5000套订单,目前正加快开发更多新场景应用。“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不断迸发出新需求。未来,我们还要布局户外场景,用核心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丁小天说。

以用为导向,融入生产生活,也是《实施意见》所强调的打造一批普惠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12大场景深度融合。工业领域,建设一批5G工厂、无人工厂、数字孪生工厂;医疗领域,开展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应用。

在消费领域,人工智能正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位于云尚武汉时尚中心的豪齐威服装公司,年销售男装100多万件,这家传统服装企业正靠AI实现快速设计打版,精准对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打破了传统消费品“批量生产、渠道铺货、被动等待销售”的旧模式。武汉豪齐威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占诗得说:“我们能快速设计出客户想要的款式,包括更换颜色、挑选面料,现场沟通、现场制版,第二天就能把成衣呈现给客户。”

掌握核心技术 协同创新聚势成链
如何推动应用场景快速落地?关键要掌握核心技术。《实施意见》既抓当前,更谋未来,一方面,围绕深度学习通用芯片等优势领域开展技术攻坚,另一方面,支持仿生关节驱动、多模态人机交互等前沿领域研发,力求诞生一批“首发首创”技术与产品。
而技术攻坚背后,湖北正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实施意见》提出,鼓励高校联合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人工智能研发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聚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招引、壮大、扶持、孵化、培育”全链条培育体系,既做强龙头企业“领头雁”,也激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力军”。
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洪亮表示,要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平台协同创新为支撑,构建湖北人工智能科创矩阵。重点培育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带动省内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产学研联动、平台赋能”的格局,推动全产业链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
(长江云新闻记者 罗金玉 李琨)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