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恩BA”,一场热血的远征
三年奋战,一身热血;三届“恩BA”,一场远征!回望与“恩BA”共同走过的三年岁月,那些在负责竞赛组的统筹协调,在安全保障工作中的如履薄冰,以及带领队员们征战“浙BA”、上海邀请赛的激情澎湃,已不仅仅是一段段参赛经历,更是一幅幅由责任、团结与热血共同绘就的壮丽画卷!
负责竞赛组——办好每一场赛事
如果说赛场上是为荣誉和价值而战,那么负责竞赛工作则是幕后的默默奉献。我们的赛场,不在篮球场上,而是在无数个深夜的会商复盘中,在堆积如山的规程文件和密密麻麻的报名表里。
“负责竞赛”四个字,核心在于“预防”与“公正”。我们不仅要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更要预见所有可能让比赛“变味”的风险。从参赛资格的严格审查到赛风赛纪的随时提醒,从争议判罚的预案到突发情况的处置,我们像一群精密仪器的工程师,力求在每个齿轮咬合前,就排除掉任何一丝可能导致故障的微尘。
这份工作磨砺了我的缜密与耐心,让我学会了从对手的一个眼神、一次争议判罚后的队员和观众情绪中,预判潜在的风险;也懂得了,真正的竞赛组织者,最大的成就不在于处罚了多少违规,而是通过完善的制度和前瞻的布局,让违规无处滋生。这份“办好每一场赛事”的执着,是我在“恩BA”收获的第一笔宝贵财富。
参与现场组——守护每一份热情
从负责竞赛到参与现场安全保障,我的角色从规则的守护者,进一步转变为安全的维护者。篮球是热血运动,但热血之上,必须是安全这座不可撼动的基石。
安全保障工作需要细致而严谨,责任重于泰山。从场地设施的每一颗螺丝钉,到球员冲撞下的每一次倒地;从医疗保障团队的响应速度,到观众区域的风险排查,我们构筑的是一张无形的安全网。我至今记得,在一次高强度的比赛中,我们因为提前备足了冰桶和应急药品,在场上球员抽筋的第一时间就给予了最专业的处理。那一刻,我看到的不只是疼痛的缓解,更是球员眼中重新燃起的、可以继续信任这片赛场的光芒。

这份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最高级别的保障,是让所有人——球员、教练、观众——都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沉浸于篮球的魅力之中。我们的默默守护,正是为了托举那份最纯粹的热爱与激情。
征战“浙BA”——尽展恩施风采
当角色切换为带领“恩BA”球员出征的领队或教练时,肩上的担子又增添了新的分量。我们代表的,不再仅仅是个人或一支球队,而是整个“恩BA”的荣誉,是我们恩施的形象。
征战“浙BA”和上海、云南等邀请赛,是检验我们成色的试金石。外面的世界高手如云,战术体系更加系统,比赛强度前所未有。但我们“恩BA”的球员,带着那股从基层联赛磨砺出的坚韧与团结,无所畏惧。

在“浙BA”,我们以顽强的防守和快速的转换,让许多传统强队刮目相看;在上海邀请赛的国际性舞台上,我们打出了自己的风格和血性,不仅赢得了比赛,更赢得了尊重。那些共同奋战的日夜,那些在逆境中相互鼓舞的瞬间,那些赢球后忘情的欢呼,都已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珍贵的勋章!

这一切的成绩,归根结底,源于“恩BA”这片沃土。正是平日里负责竞赛工作的未雨绸缪,安全保障工作的底线思维,才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训练、比赛,最终在更高的舞台上绽放。
征程万里,初心如磐
三届“恩BA”,我穿梭于三种截然不同却又紧密相连的角色之间。负责竞赛赋予我大局观的智慧,安全保障锤炼我极致负责的品格,而带队征战则点燃我追求卓越的激情。这三重经历,如同一个稳固的三角,支撑起我个人能力的成长,也让我更深地理解了团队运动背后的复杂生态系统。
成绩已是过去的注脚,而这段旅程所赋予我的责任感、洞察力与领导力,将伴随我走向未来的任何战场。“恩BA”,不仅是一个联赛,更是一所大学。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如何战斗,更学会了如何尊重对手、守护伙伴、承担重任。
征程未竟,热血难凉。愿“恩BA”的精神之火,长明不熄,照亮更多人的篮球梦想。
(长江云新闻记者 肖璇 通讯员 李仲科 编审 李亚敏)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