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现代水网“安”荆楚 | 全国第三!湖北大中型灌区面积4705万亩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北大中型灌区设计面积已达4705万亩,位居全国第三,一张不断织密织牢的灌溉水网正在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水支撑。
立冬时节,记者走进湖北重点水利工程——武穴北灌区新建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其重点子项目武山湖泵站正在进入攻坚阶段。建成后,它将改善周边近10万亩农田的灌溉水平。
中国葛洲坝集团武穴分公司武山湖泵站项目现场负责人 杨灿:预计11月25日可以完成封顶作业,整个泵站工程将于2026年5月底全面竣工,随后进入试运行阶段。
在“稳投资”的助力下,湖北灌区建设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十四五”期间,湖北大中型灌区建设项目数量及投资规模均位于全国前三,累计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2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54万亩,农田灌溉系数提升0.02,这意味着,让同样一片农田达到灌溉效果,较五年前节约了3.6%的水量,而这也得益于重点灌区陆续上新的数字孪生平台。特别是在今年遭遇近60年最长干旱期,湖北灌区的新技术新设备成为精准灌溉的关键。
记者 金若晗:在湖北最大灌区——漳河灌区,这里的精准调度得益于这一“大”一“小”的设备,大的设备就是我身旁的大数据平台,它能够为我们实时显示一些主干渠、主设备的数据,而对于上千条的小沟渠则需要我左手边的小测量仪器,它的数据能够实时传到我们数据平台,哪怕是已经开始的调度,都可以进行一个动态的调整。
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党委委员 副局长 田淼:以往是10天一报,现在完全可以做到实时预报,在灌溉过程中可以实时监测到流量多少。
眼下,湖北正科学谋划灌溉发展规划,以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为重点,协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 孙国荣:力争到2030年,建成漳河、引丹等一批现代化灌区,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80万亩,为保障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长江云新闻记者 金若晗 宋杰 周航川 武穴台 荆门台 通讯员 李颖 李珂 孟梦 高媛)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