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逛展能看到家门口的设计!从社区到园区,逛展读懂武汉设计的民生温度

长江云新闻  2025-11-13 15:41:15
分享到:

作为第八届武汉设计双年展七大主展区之一,“创意社区/街区/园区示范建设成果展”把武汉的创意社区、示范街区、示范园区搬进展厅。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改变,让观众一眼看懂设计如何让社区更暖、街区更活、园区更强”。

展览围绕“示范园区—示范街区—创意社区”三大板块展开。用“设计集聚创新之路”回顾了武汉自2020年启动的“三区建设”历程:从首批12个示范园区、100个创意社区,扩展至2024年新增1个示范街区、2个示范园区与7个创意社区,形成覆盖武汉全市域的体系化实践,这也是武汉作为“设计之都”城市的首创之举,体现设计作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协同。

示范园区:展“设计赋能产业”的硬实力

串联“创意-产业-生活”,讲清设计如何帮园区升级。这一板块的巧思,在于不只展“园区有多美”,更讲“设计如何帮产业发展”。

9个示范园区覆盖时尚、工业、数字文创等领域,用“产品+案例”的方式,呈现武汉“设计驱动产业”的实践。比如时尚园区怎么孵化服装品牌、工业园区怎么研发医疗设备,刚好呼应武汉“设计之都”的产业根基,让观众看懂“设计不只是审美,更是生产力”。

武汉创意天地带来了“文创盛宴”,印着东湖风景的透明折扇等文创产品全是本土设计;还有地探雷达小车、雅迪货运三轮车的缩小模型,能看到设计如何让工业产品更轻便、更实用。

示范街区:让街区既好看又好逛

这一板块的巧思,在于串联武汉的生活气息,打破街区只讲颜值的误区。聚焦“功能融合”,怎么让街道既能满足购物、通勤,又能承载文化、休闲。

现场搭起1.5米高的花墙,拍照很出片。这正是常青花园的“花漾街区”。展区以常青花园示范街区为核心案例,用“实景还原+互动体验”的方式,呈现武汉街区“烟火气与设计感并存”的特色。比如怎么通过月季花墙、口袋公园让街区变美,又怎么保留市集、便民设施让生活更方便。让设计成为连接人与环境的纽带,推动街区从“共享空间”向“活力空间”转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范式。

创意社区:展家门口的微更新

聚焦“小而美”的民生改变,让居民成为设计主角。这一板块的巧思,不在于高大上的规划图纸,只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居民生活改善等“微观需求”。

展区挑选7个有代表性的社区,用“问题-方案-成果”的逻辑呈现。比如老旧小区空地怎么变口袋公园、居民怎么靠手工技能增收,每一项展品都对应真实的民生痛点,让设计从“设计师主导”变成“居民参与”。

现场能看到的全是真实可感的生活细节。例如武汉市景江社区的“手工温暖”展台摆着居民亲手做的针织毛线画、钥匙扣、布艺玩偶;湾郡社区的社区专属数字IP“湾小灵”,能帮居民在微信小程序上办活动报名、政策咨询,实打实帮社区变“智慧”; 都府堤社区的“追寻红色足迹”视频循环播放,能看到社区如何用设计活化红色资源,让红色街区既保留历史感,又方便游客打卡;小刘家湾社区的“空地变身”让原本杂乱的闲置地,现在种了绿植、加了长椅,成了居民聊天散步的小天地。

这场“三区成果展”,从家门口的手工坊,到热闹的街区花墙,再到产创融合的园区,设计正以“从小到大”的方式,让武汉更有温度。不妨带着家人来逛逛,感受藏在民生细节里的武汉设计力量。

此外,11月11日下午,有两场VR体验项目在展区亮相。武汉火影数字的《再绘・张居正》数字剧场用环绕LED、立体全景声,把张居正从“荆州神童”到“内阁首辅”的人生,以及“一条鞭法”的改革场景重现。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带来了发布会。聚焦于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实践,呈现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穿越青铜纪:数字文物VR体验》与《谷围南亭》,展现其数字文物与国漫领域的探索与成果。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