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东津新区绘就社区治理新图景
作为襄阳城市新中心,东津新区近年来直面人口持续增长、“村改居”社区转型、新建楼盘密集交付等多重治理考验。针对组织覆盖不全面、资源配置不均衡、治理效能待提升等短板,当地以“党建引领赋能社区治理提质工程”为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基层治理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绘就出有温度、有实效、可复制的社区治理新图景。
新区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实现治理触角向基层末梢全面延伸。在六两河街道,科学划分65个基础网格,按“1名网格员+1名楼栋长+若干党员中心户”标准配齐力量,设立1100余户党员中心户,形成“蜂巢式”治理格局,让“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成为常态。
同时,新社区筹建阶段同步启动党组织组建,如田寨社区筹建期即成立党委,配备专业“两委”班子,确保党的领导贯穿社区发展全过程。通过深化“街道班子包社区、社区‘两委’包小区、社工包网格、网格长包楼栋、中心户包住户”五级包联机制,建立“群众诉求收集—分类派单—限时处置—跟踪反馈—满意度评价”全流程闭环,2025年以来快速处置民生诉求1200余件,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治理效率显著提升。
将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通过“选优、赋能、激励”三维发力,打造基层治理铁军。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创新“演讲比赛+日常工作”双维度评价机制,优化4 个社区9名工作者岗位配置,实现人岗精准匹配。2025年新招聘39名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等专业背景的社区专职人员,62名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工资格考试,24人成功获证,队伍专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实施分层分类“靶向式”培训,12名优秀党员干部赴全国、市委党校学习先进经验,107名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区“强基提能班”,围绕基层党建、矛盾调解等重点内容提升实战本领;开展65人次演讲比武,以赛促学强化综合素养。此外,构建“四岗十八级”职业发展体系,建立“日常履职+群众评价+重点任务”三维量化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绩效、晋升直接挂钩。近两年,提拔优秀社区工作者14名,将18名纳入后备人才库,充分激发队伍干事活力。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资源整合、阵地升级、多元共治为路径,让治理成果惠及更多居民。依托28个“红色驿站”及物业用房,整合多部门资源打造家风家教、就业创业、老年助餐等11个特色服务阵地;650余名“双报到”党员按职业特长组建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165项便民服务,实现“群众有需求,党员有响应”。
2025年,新区获批天鹅湖、浩然、西岗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项目,投入45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升级服务大厅、活动场所等设施,完善政务服务、养老托幼等功能;同步建设3个暖“新”阵地,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提供饮水、热饭等服务,累计服务1800余人次,增强新就业群体归属感。

推行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度,吸纳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等负责人参与治理决策;建立三方共治联席会议制度,联动40余家驻区单位收集居民难题39项,召开联席会19次,解决地库返潮、充电桩建设等民生问题33件。其中,金源社区获评湖北省基层治理“好支部”,浩然社区“五彩”志愿队、金源社区“红领巾”志愿队等品牌经验获市级以上推广,形成“一社一品”的治理特色。
下一步,东津新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长江云新闻记者 廖云翔 通讯员 朱斌 田函灵 刘千睿 黄元)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