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共产党员∣致敬罗官章:一诺无悔践初心 燃尽此生写忠诚
下面,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官章,一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土生土长的五峰牛庄人,他心里最牵挂的就是家乡牛庄的百姓。1997年退休后,他毅然重返牛庄,只为兑现“让乡亲们荷包鼓起来”的承诺。今年10月30日,罗官章带着未尽的牵挂走完了一生。这位毕生扎根山区的老党员,用69年党龄,把“让乡亲富起来”的誓言写在了牛庄的青山绿水间,用他一生的实践,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2025年 10月30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罗官章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牛庄乡家中逝世,享年88岁。11月3日,罗官章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牛庄乡牛庄村举行,百余名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这位把一生献给党和人民事业、扎根基层的优秀共产党员。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王正望:没有罗主任就没有牛庄天麻(产业),就没有牛庄百姓致富的这条路径。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吴晓峰:从技术这一块都是罗爷爷亲手指导乡亲们来种植,手把手地教。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罗立娥:我们是从鹤峰搬过来的,像我们做房子,我们说没得钱,他说没得钱你去我们家拿去,他总是考虑到人家,没考虑到自己,没说自己吃亏受苦。
28年前,罗官章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退休。退休后的第五天,他就回到了故乡牛庄,当起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一退休,我四天交接完,第五天就回到这里来了。
群山绵延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和宜昌市扶贫开发重点县。平均海拔近1600米的牛庄乡,又是五峰最偏远最贫困的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生活在这片高寒山区的人们,尽管顽强与贫困做斗争,但仍然难于摆脱“吃粮靠供应、用钱靠贷款、穿衣靠救济”的困境。农家出身的罗官章,决心在牛庄掀起一场“白色革命”,要让这里的山民吃饱肚子。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先从我自己搞,我先在这个四方田里种两分田,那个苗子长得快,最后,一个(苗)上面两个穗。最后(大)风一下全部给我(吹)掉了,当时收了240斤,那个产量不低了吧。
全乡2000多个农户,他家家到、户户落,耐心的为他们做思想工作、讲科学道理,牛庄人逐渐接受了地膜覆盖新技术。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杨庭发:能够提高它的温度,能够让作物成熟得早些。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褚绪贤:一亩田还是增加三四百斤。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牛庄乡发展地膜玉米一万多亩,亩产提高300多斤,彻底解决了牛庄人吃不饱肚子的问题。与此同时,罗官章积极引导牛庄人大力发展药材、蔬菜和烤烟。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牛庄农民增收5亿多元。罗官章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苦干巧干,充实“粮袋子”,丰富“钱袋子”,这被誉为“牛庄精神”而闻名湖北。罗官章本人也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退休后的罗官章,一头扎进牛庄的深山老林,满山遍野寻找他心目中的宝贝——牛庄乌天麻。这一回,他决心当一个农民专家,解决乌天麻有性繁殖的技术难题,要让乌天麻这一高山名贵药材,成为乡亲们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栽培天麻的技术,书我买回来一看,他要人工授粉,那是一个高科技的东西,那不是你这么说就搞得好的。
为弄清乌天麻种子、萌发菌和蜜环菌三者之间的关系,突破技术难题,罗官章自费一万五千元前往陕西、山西学习取经,但并没有取得真经。他还向大专院校和宜昌市的专家请教,可也没有学到其中的奥秘。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不自己去生产萌发菌和蜜环菌的话,这个事根本上搞不成。
在冰冻期长达4个月的牛庄高山上,到底什么样的菌材原料配比,才最适宜当地的温度和湿度?为弄清这一问题,罗官章和热心的战友们一起,近乎疯狂地展开研究和探索。一天,罗官庄亲自操作盘锯切割菌材,就在心绪稍一走神的瞬间,惨剧不幸发生---罗官章左手拇指和食指被飞旋的盘锯齐根锯掉。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朱坤:他说快点把我送到医院去,我这个手锯了,自己爬上车,上车了以后,他回过头还跟他们说,你们不要停,继续搞。你要想啊,坐在摩托车上,这样,七十几岁的老人。
失去两根手指的罗官章,继续展开天麻有性繁殖的研究。经过连续三年的失败之后,罗官章终于在2001年5月获得成功。
罗官章将牛庄乌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向乡亲们完全公开,并热情培训和帮助乡亲们试种乌天麻。第一批跟着他种植乌天麻的10多个农户,每户增收都超过10万元。这个名叫朱坤的年轻人,在罗官章的帮助下,和妻子一起办起乌天麻种子繁育基地。如今,这个基地每年生产萌发菌和蜜环菌菌种达50多万瓶,仅此一项,就可实现销售收入150多万元。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朱坤:给我借钱,教技术,一直包括后来找资源,到林场找资源,也是他帮忙。
这里是朱坤和热心朋友一起,采用股份合作模式,共同经营的乌天麻种植园。当时,罗官章已年近八旬,可他仍旧密切关注着种植园的经营情况,时常到这里和朱坤一起研讨改进乌天麻种植技术的问题。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朱坤:租厂房搞菌种,差资金,他给我借了好多呢,借了十万,(借)条都没有打,十万哪,这不是个小数字。
从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退休前,罗官章担任了41年公职,他的妻子李传春则留在老家牛庄村,当了41年农民。退休还乡,罗管章在妻子和亲人承包的8亩土地里,不仅试验过天麻种植,还先后试种过蔬菜和烤烟,希望能为乡亲们找到更多的致富门路。然而,2000年,罗官章在带领乡亲们发展反季节蔬菜白玉春萝卜的时候,却遭遇了一次最大的失败。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116个户,(种了) 196亩萝卜,我一算,包括我请的帮忙收(萝卜)的一个人,一共15500(元),这个(钱)归我赔了。
罗官章妻子 李传春:那就要给别人赔肥料钱,不赔就不行。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老百姓一天不搞(事)分文没有,这个损失我赔算什么呢,老百姓你让他再受这个损失,你再还搞企业(产业),哪个还跟着你搞。
为了坚定乡亲们学科技、用科技的信心,罗官章在数不清的夜晚,走进农家,和乡亲们围坐火塘夜话,交心谈心。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天麻,大家要记住,我们牛庄没有联合起来,这是我的一个失败。
罗官章把乡亲们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不论好坏,都毫无保留地向乡党委政府反映,并毫不客气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时任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栾昕:很多时候,你的工作搞好了以后,也许哪天你就能收到他亲笔给你写的表扬信,但是工作搞不好的时候,他也会直接给你点出来,给你指出来,甚至有的时候,搞得我们脸上都挂不住。
罗官章热爱他十分熟悉的乡亲们,也深爱和他相濡以沫的妻子。工作41年,他曾经好几次帮助半边户安排过工作,也曾经好多次帮助过夫妻分居工作人员欢聚一堂,但却多次拒绝了妻子要求安排工作的请求。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我把她弄起了,那我的工作这么搞呢,你完全为了你自己一切的话,你就不当这个书记,不在这里搞这个事。
罗官章妻子 李传春:还是跟着他吃了苦的,我在家里确实吃了苦的。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罗官章:她怎么说呢,我听你的,三次(把机会)让给人家。
为民,是罗官章所有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将让乡亲们“荷包鼓起来”作为最大的牵挂,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牛庄的发展。从屡败屡战的天麻有性繁殖试验,到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高山蔬菜、烟叶等多元产业;从帮助困难家庭渡过难关,到鼓励引导返乡青年自主创业,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如今他虽离去,但却留下了带动乡亲年增收7500万元的产业,点燃了牛庄乡村振兴的“火种”。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王正望:他乐于奉献是我们要学的,他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我们要学习的。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朱坤:你们自己成功以后,不仅是自己要致富还要帮助别人,这是他交给我们的任务,以后我们要按照罗老生前的意愿,把天麻这个产业带动起来。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牛庄村村民 吴晓峰:虽然罗爷爷已经走了,但是“官章精神”一直都在,应该继续发扬“官章精神”,钻研新技术,寻找更多的渠道,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郭学东 乐城 五峰台 张徐之 通讯员 向必成 )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