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 | 张阮:从“专利哥”到“兴农人”的田野诗篇

长江云新闻  2025-11-10 10:16:00
分享到:

从名校毕业、手握专利的都市精英,到扎根家乡的乡村振兴带头人,90后张阮带领负债累累的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走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逆袭之路。新时代的我们,今天去认识下张阮。

几年前的张新湾村,还是另一番景象:道路坑洼狭窄,车辆难行;村集体背负着四五十万元的沉重债务。转机发生在2018年,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并已创办贸易公司、年入百万的张阮,接到了老支书的一通电话。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党支部书记 张阮:老书记就找到了我,他说现在村里缺少年轻人才,当时希望我留在村里,改变村里的村容村貌和村里的集体经济增长,并且能够带动老百姓增加收入。

怀着一腔热血,张阮关停公司,回到张新湾村,并众望所归地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战场,从繁华商场转移到了寂静田野。上任伊始,千头万绪,张阮深知“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成了必须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村民 周金荣:以前这个路蛮窄,车子都进不来,两边都是杂树,泥巴路。经过张书记的整改,搞得还是蛮宽敞。

路通了,心齐了,产业振兴提上日程。张阮看准村里的种植基础,决定引进“狗血桃”新品种,打造规模化果园。面对村民观望,他带头流转土地,成立生态农业公司。2020年,张阮成功流转80多亩土地,争取130万元项目资金,实现统一管理、品牌化运营。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党支部书记 张阮:一般种植水稻这一块,实际他纯收入不到400元,像狗血桃这一块采摘,都有6块钱一斤。对于农民来说,这一块的收入,会有很大的一个增长。

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张阮不仅为村里“磨”来了年稳定收入30万元的渔光光伏项目,还率先实践“跨村联建”,与周顶湾村优势互补,共建大棚产业园,为村民新增了50多个岗位。

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党支部书记 张阮:带动了老百姓务工收入,土地租金这一块的收入。

从都市白领到田间地头,张阮用坚定的选择证明,广袤农村同样是挥洒青春、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他将知识、创新融入乡土,用奋斗在家乡写下了扎实而精彩的“青春答卷”。

(来源:长江云新闻 黄冈台 编辑 谢宝莹 责编 陈碧玲 编审 王俊)

责任编辑 吴松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