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襄阳:万鸟翔集见证生态涅槃

汉水襄阳  2025-11-10 09:03:59
分享到:

近日,在湖北襄阳汉江之畔,四十多只“鸟中大熊猫”黑鹳悠然伫立,中华秋沙鸭首次现身万洋洲,这些画面成为襄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今年2月,宜城万洋洲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在巡护时,意外发现了4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几天后,有着鸟类“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也首次在这里现身。

汉江襄阳段全长近200公里,湿地总面积达155.5万亩,其中包含国家级重要湿地1处、省级重要湿地4处,以及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和3个省级湿地公园。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汉江流域最大的湿地公园,已成为候鸟迁徙通道重要节点。

( 刘家荣摄)

湿地保护中的“襄阳奇迹”

在湖北襄阳,汉江不仅滋养着两岸土地,更孕育出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2013年12月,襄阳汉江湿地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六年后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襄阳湿地保护的一大创新是建立了全省首个湿地保护联盟——湖北汉江(襄阳段)湿地公园保护联盟。这一机制打破了地域和部门壁垒,实现了湿地资源的共管共建。

近年来,襄阳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推行汉江禁渔、退耕拆违、禁止采砂等一系列措施。这些努力让襄阳的湿地公园越来越多,湿地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监测数据显示,襄阳观测到的鸟类已达362种,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最新调查更是记录到水鸟36种11509只,种类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生态修复的关键行动

湿地保护非一日之功。襄阳的湿地生态系统曾面临严重威胁。万洋洲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回忆,该湿地公园岸线一度脏、乱、差。面对挑战,宜城市将湿地生态修复融入汉江大保护和汉江生态廊道建设战略,清除了重点区域内400余处违规开垦菜园,清理岸线及河道建筑垃圾6000余立方米,解决了黑臭水体问题,整修了滨江步道、绿化带和景观带。在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襄阳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成功改善了流域生态状况。曾经的采砂、淘金留下的满目疮痍,已被遍地巴茅和枫杨、河柳、乌桕等原生树木所取代。植物种类从2011年的357种增加到489种,鸟类从97种增加到337种。襄阳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还科学划分了功能区,包括2041.54公顷的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并建立核心保护区12处,设置电子围栏45公里禁止采石取土。

跨区域协同治理

湿地保护不仅需要本地努力,更需区域协同。襄阳与南阳、十堰、神农架、宜昌、荆门等地,联合签订了汉江、沮漳河、北河、南河等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2010年,襄阳与南阳建立了“南襄唐白河流域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通过资源互通、数据共享、联合执法及健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启了协同治理唐白河的新篇章。曾经,唐白河沿线厂房林立,大量工业废水直排入河,生态严重受损,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描述:“白色的浮沫漂在黑色的水面上,附近居民一开窗户,就能闻见刺激的酸臭味。”如今,通过跨区域协同治理,唐白河水质持续改善,常年稳定在Ⅲ类优良水质。去年底,襄阳与十堰又签订了汉江流域、南河流域、北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两地每年筹集3000万元补偿保障金,根据“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按年度水质计算实施补偿。

湿地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襄阳的湿地保护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更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作为襄阳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每当天气晴好,游人或健步走,或闲坐长椅,或闻花赏鸟,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月亮湾湿地公园绿化率达97%,“岸芷汀兰、水草丰美、鱼翔浅底、百鸟婉转”不再是宣传板上的形容词,而是眼前的现实。襄阳把单一的生态资源变成复合资源,变单纯的生态建设为绿化、美化、文化并重。口袋公园建设是襄阳城市绿化的又一亮点。位于樊城区清河口铁路沿线的一处口袋公园,原本是一条杂草丛生的废弃铁路通道,经过专业的景观设计和绿化改造,在铁路两侧的旧房墙面上手绘射雕英雄传、铁路发展史及襄阳旅游景点的宣传图案后,成为一个集景观、绿化于一体的“网红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襄阳中心城区公园绿化面积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85.12%,建成区绿地率40.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88平方米。

湿地保护的未来展望

襄阳湿地保护的成绩只是起点而非终点。今年,宜城市已启动编制《万洋洲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新规划公园总面积将扩大近一倍。襄阳市创新全民义务植树形式,上线运行“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发起岘山森林公园大树认养活动,建立永久性义务植树基地,实现万人“云”上种树。这种创新机制同样适用于湿地保护,提升了公众生态意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累计完成造林109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3个百分点,达到42.97%,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这些举措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广阔的支撑空间。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的游客们或健步走,或闲坐长椅,或闻花赏鸟。在汉江湿地,今年观测到的水鸟数量达到11509只,比上年增长17.4%。襄阳与周边城市签订的流域保护协议已初见成效,汉江连续两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优,“共护一江水”的全域治理格局已经形成。

记者:王虎 杨东

编辑:杨东

审核:王虎

责任编辑 刘益谦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