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进博会观察 | 湖北的“进博时间”:从千亿合约到跨洋供应链

长江云新闻  2025-11-09 18:36:32
分享到:

这几天,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内,人流如织,握手、洽谈、签约的热浪此起彼伏。11月5日-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在这个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全球舞台上,“湖北军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79个项目签约,金额达954.49亿元。

从“买原料”到“建通道”,供应链布局走向纵深

在技术装备展区,大冶有色国贸公司副总经理华伟刚刚和澳大利亚最大的资源公司完成一场洽谈。“今年我们的采购金额约23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0%,”这位连续八年参会的“全勤生”告诉记者,“在全球铜原料供应缺口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们新增了两家供应商。”对她而言,进博会早已超越单纯的采购平台,成为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

供应链的延伸不止于工业原料。在新西兰国家馆,湖北机场集团总经理江涛与新西兰驻华使馆商务参赞乔思德相谈甚欢。江涛表示,武汉天河机场及鄂州花湖机场丰富的客货航线资源,将为新西兰活龙虾、樱桃、生蚝、三文鱼、鲜羊肉等高端生鲜产品架起一条便捷的“国际生鲜空中走廊”。

“我们正围绕‘开通一条航线、服务一个产业、培育一种生态’的思路,加快建设国际生鲜供应链。”江涛指着展柜中黝黑发亮的黑金鲍介绍,“这批15吨的黑金鲍从新西兰直达武汉,市场反响超乎预期。”更令人振奋的是,从本月起,新西兰岩龙虾将实现每周定期空运抵汉,明年采购额预计达一亿元。未来,一个“新西兰品牌+中国制造”的鲍鱼加工基地将在汉落地,预计年产值达4亿-5亿元,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

乔思德参赞对合作前景充满期待:“我们十分看重武汉优越的区位位置及巨大市场潜力,将积极介绍更多新西兰企业与机场集团加强全方位合作。”这种合作热情同样延伸到俄罗斯展区,在俄罗斯蟹业协会展台,双方商定将于今年12月在武汉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俄罗斯帝王蟹文化节,联合20家本地高端餐饮企业,让武汉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以更实惠的价格品尝到北极深海的馈赠。

因为看到进博会带来的供应链商机,巴西美利华集团与武汉经发粮食物流签约共建华中肉类集散中心,创新采用“江海联运+数据互联”模式,相比传统运输方式成本降低50%以上,预计每年为阳逻港新增30万吨冻品牛肉。武汉经发粮食物流副总经理胡雪峰表示,这将“推动武汉成为华中冻品集散、分拨、加工中心”。

从澳大利亚的矿产到新西兰的海鲜,从俄罗斯的帝王蟹到巴西的牛肉,一条条国际供应链正在进博会的推动下加速构建,让“买全球、卖全球”的愿景在湖北落地生根,展现出湖北从长江走向世界的开放新格局。

从“引进来”到“一起造”,合作模式持续升级

进博舌尖上的新品美味,将是百姓未来生活中的烟火气。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盒马与西班牙头部橄榄油品牌伯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现场人头攒动。盒马进口直采负责人张静在签约后手持新研发的橄榄油介绍:“这款专为中国厨房打造的高烟点橄榄油,将在12月底正式上线,消费者下月就能在家门口买到。”她透露,此次合作不仅包括不同级别、规格的橄榄油,还将围绕适用于中式烹饪的葡萄籽油等系列产品展开定向开发与生产。

这样的合作创新源自消费的新趋势。张静特别分享了武汉市场的亮眼表现:“今年以来,盒马在武汉的进口商品销售同比增长超过80%,市民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持续升温。”她分析认为,武汉消费者既注重家庭健康、追求生活品质,同时对商品的质价比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也促使他们的“买买买”思路从“引进来”升级为“一起造”。

创新合作的氛围同样在湖北展区热烈上演。在湖北光谷东智公司的展台前,市场营销经理陈蔚然正向一批外国客商演示光子机器人的精准操作。“这是我们今年7月刚刚发布的新品,这款机器人凭借高效的学习与执行能力,将在未来服务和工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开展仅两天,就已接待了来自美国、斯洛文尼亚、丹麦等国家的潜在合作伙伴,“有想要代理销售的,有寻求技术合作的,还有希望共同研发定制版本的。”

不远处,长江电工集团的展台同样人头攒动。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李玮亲自向参观者介绍第三代人工智能开关柜的创新突破:“这是我们深耕智能电网领域二十年的技术结晶,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测’的革命性跨越。”该产品集成了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边缘计算技术,可提前10天预警潜在故障,诊断准确率高达99%,其模块化设计更实现了故障单元3分钟快速更换,较传统设备缩短停机时间70%。展会期间,来自东南亚、中东等地的专业采购商已与集团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

还值得注意的是,进博会创新孵化专区今年汇聚超500个项目,较2021年首届增长超过7倍,成为进博会创新活力的最佳注脚。在这里,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交织出一幅全球创新合作的生动画卷,展现出中国市场不仅是创新产品的“试金石”,更是创新思想的“策源地”。

从“区位优势”到“生态认同”,开放引力持续增强

超越展馆的喧嚣,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持续释放。“湖北是我们践行新理念的首选之地。”在2025进博会湖北国际经贸合作洽谈会现场,拓高乐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查平表示,“拓高乐在武汉的场馆开业后反响热烈,这让我们选择湖北有了确定性。”多位企业家纷纷表示,湖北的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优势突出,期待进一步加强合作。

这份认同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投资:大商集团将在咸宁投建德国精酿啤酒生产线;H&H供应链与武汉友好跨境电商开展新西兰保健品直采合作;巴西JBS与湖北天弘进出口合作开展冷链产品进口。

这份信心更源于中国市场的确定性。在全球贸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世界开放报告2025》显示中国开放指数持续提升。作为进博会“全勤生”,嘉吉公司在前七届累计签署超300亿美元合作协议后,今年预计签约总额再超30亿美元。嘉吉中国区副总裁刘畅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消费国和进口国,消费者对多元化、健康和环境友好食物的需求,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乐斯福大中华区总裁杨宏用行动投下信任票:在进博会首日就提前签约第九届进博会。正如化工装备制造企业克劳斯玛菲中国总经理任鑫亭所言,进博会已成为“汇聚全球产业前沿的竞技场”。从特斯拉宣布回归参展,到涂料巨头宣伟公司首次参展;从全球汽车品牌价值前十全部参展,到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企业参展同比增长23.1%——进博会正在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

从保障供应链安全,到共同定义产品,再到构建产业生态,湖北在进博会上的足迹,正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生动缩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跟踪服务,加快项目的落实落地。”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胡栋表示,随着954.49亿元签约项目的逐步落地,这条从进博会延伸出来的开放之路,正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

长江云新闻“深一度”记者:沈雅洁

编审:田园

责任编辑 徐珊珊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