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户经营主体 共绘鄂州高质量发展“生力军”群像

长江之滨,鄂州这片热土上的故事,总在晨光熹微时开启新的篇章。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跑道在曙光中苏醒,一架全货机迎着朝霞腾空而起,机翼下是正在蜕变的城乡脉络。
“十四五”即将收官,这座城市用18.21万户经营主体的奋斗足迹,写就一份厚重答卷;“十五五”的序幕将启,同一片热土上,新的梦想正破土而生。

从“小个体”到“大企业”
一个身份之变
燕矶镇老街,陶瑶洁的早餐店热气蒸腾。
和面、调馅、上笼,十年如一日。
如今,她的身份已不仅是早点铺老板。营业执照上,清晰标注着“餐饮管理公司法定代表人”。
“十年前,‘个体户’三个字足以安身立命;如今想闯大连锁,‘企业化’运作至关重要。”陶瑶洁的转身,正是鄂州“十四五”期间持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的缩影。通过“个转企”一站式通道,她坐在店里用手机提交材料,零费用、零跑动,完成了身份跃迁。
转企后,贷款额度提升、政府采购门槛降低,发展的天地豁然开朗。在鄂州,像她一样完成“个转企”的已有119户。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培育”,筛选200户重点帮扶,评定“名特优新”191家。
个体的蜕变,汇成城市发展的浪潮。
今年1-10月,全市新增企业占比达25.58%,经营主体结构持续优化。“从追求数量到提升质量,这是‘十四五’最深刻的变化,也为‘十五五’的高质量发展埋下了伏笔。”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制造”到“智造”
一条创新之路
在段店镇,湖北丽美药用包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械臂精准地将铝质软管打包入库。公司创始人汪辉悟拿起一支铝管,底涂工艺让管身泛出独特光泽。
“这就像我们企业在‘十四五’期间的成长,既扎根实业,又拥抱创新。”汪辉悟说,五年来公司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获得16项应用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
如今,段店镇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软管之乡”,聚集4家药用铝质软管生产企业,占据全国30%的市场份额。
创新的火花同样在金刚石行业迸发。
2015年行业遭遇寒冬,许多企业黯然退场,而鄂州金刚石工具行业协会会长龙其准选择带领企业“抱团突围”。“十四五”期间,行业主攻科技创新,致力于打造“世界级金刚石工具智造基地”。
五年磨一剑,如今,鄂州金刚石工具行业拥有省级新型超硬材料创新中心1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专利380余项,销量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成为省政府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
从单一生产到智造集群,鄂州金刚石产业的崛起,正是传统制造业破局升级的生动注脚。
创新,也成为鄂州企业最鲜明的标识: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8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6.29件,均列全省第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激增530.54%,增速全省第一。这些“十四五”期间积蓄的能量,正为“十五五”的产业跃升蓄势待发。
从“本地”到“全球”
一座机场带来的蝶变
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内,巴基斯坦籍主播阿布刚结束一场英语直播。他手持鄂州产的无人机,向海外客户流畅解说性能,身后电子屏显示:园区半年吸引336家企业注册,贸易额突破3.3亿美元。
“今晚这些货就能飞往北美。”阿布对助播笑道。这一切,离不开花湖国际机场在“十四五”形成的枢纽效应。

2025年,花湖国际机场货运航班量跃居全国第四,货邮吞吐量同比激增58%。机场已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成为嵌入制造、仓储、物流、销售全链条的核心枢纽。
“现在的花湖国际机场,就像一个‘产业路由器’,连接全球需求与本地制造。”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商专班负责人朱德高说,“这是‘十四五’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机遇。”
深创建、佳裕达、中通快递华中总部等47个跨境电商重点企业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危化品检测龙头立标检测认证项目落户鄂州、湖北首家本土国际货运航空公司——湖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在鄂州成立……
武汉光谷一家企业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花湖国际机场密集的洲际航线,实现欧洲市场“今日发货、次日达”的极速配送,带动出口业务增长超200%。
机场与产业互相赋能,形成“以货聚产、以产促货”的良性循环。这一在“十四五”期间成熟的模式,将成为“十五五”时期鄂州打造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的重要基石。
答卷千钧重,起跑万里新。
暮色四合,花湖国际机场的导航灯如约亮起,但今夜灯火照见的,已是一番崭新气象——从陶瑶洁早餐店袅袅升腾的烟火气,到丽美车间里精准舞动的机械臂,再到阿布直播间流淌的跨洋对话,18.21万户经营主体正如万千溪流汇入大江,共同完成了一场从“钢火锻打”到“枢纽通达”的时代接力,奔向更加辽阔的未来。
(来源 鄂州融媒 记者 李刘斈子 图片 胡战军)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